如何看待 YouMind,号称是内容创作者的 GitHub 社区

信息来源:阿里前端第一人AI创业首秀,要做全球内容创作者的GitHub!公司俩月估值过亿,5k人排队内测 | 量子位

看完了,等它变成v2的文档版GitHub时候我才有兴趣体验
但我很怀疑变成下一个知识付费ai垃圾场
但如果说目标是个人知识库ai化的方向,不见得体验会有多好

ChatGPT 好像是在 2022 年年底爆火的,之后 AI 产品大量出现。

有他这些功能(收藏+创作+整理??)的产品,我记得在 AI 爆火之前就很时髦了,大厂小厂纷纷投入制作。记得字节搞过一个,忘了名字了,不知道现在咋样了(见下文)。

它第一个重磅功能是“收藏”,我就不看好它…(下文的“识区”就是个例子)


翻了到了 202205 的笔记

最近不断遇见一些新产品,如:
识区、友啥、态棒、翎氪、盯梢…
不知道为啥,光看名字和图标就感觉它们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点


查了一下,字节的“识区”已经停止运营了,我下载来体验过,好像是先建立工作区,工作区可以邀请多个人,工作区里可以发表帖子、可以收藏。

当时的我对这个产品设想的应用场景大致是这样的,举个例子:几个朋友都热爱做饭,大家建立一个“做饭知识小区”,转发收藏网上的做饭内容,自己做饭的照片、心得、食谱也可以发。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理想很丰满


最后,警惕互联网“产品”,用户需要的是工具。

【吐槽】tx能不能好好做产品啊

1 Like

重点,是AI,还是服务AI

文章看完三大功能介绍后就没兴趣仔细看了
如楼上 @DavidJoy 所说,这是一款产品,不是工具

看介绍就是典型的产品思维:它拥有xx特性,能做这个能做那个
而工具的定位是解决用户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在内容创作的过程中,搜索、归纳、提炼、输出等环节各有各的问题,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一套创作流程和惯用软件
一个好的AI辅助工具应该是能灵活地参与进其中一个或多个环节,而不是将整个流程的涉及的所有软件都整合到自己内部


但一个坏工具未必不是好产品,比特币刚面世时我就觉得它不是好货币,没想到人家就没想过当货币,只是想赚货币(想想都心痛 :joy:

YouMind 也有可能大获成功,比如融资,比如股票
又或者运营内容农场的农场主,用来量产劣质饲料

说到底,创业者眼中的内容创作者和我们眼中的内容创作者,是同一群人么

3 Likes

这个内容,应该是一篇商业稿 :joy:

1 Like

感觉内容都是那些假大空的用语堆砌出来的,缺乏实打实的、能让人觉得有用的东西

1 Like

又扫了一眼,原文中出现了 Github、Obsidian、Readwise、Minecraft、黑神话悟空、Notion、语雀、飞书……

宣传的时候使用大量“成功产品”的名字来给自己喊口号、贴印象标签,一看实际内容也就那样,空洞、偏差、模糊。

尤其是这个标题,难以想象“内容创作者的 Github”是个什么东西…


一个 dajavu:
Gap一年打造的Typora免费替代,叫做IF

2 Likes

很对,我感觉这个可能更适用于个人开发和企业开发的区别。
个人开发由于精力有限,很难做到囊括整个工作流。同时,个人开发的盈利压力也小。所以更多的是做一个小工具融入到现有的工作流。
反过来,企业的人力比较充足,更有能力开发一个完整的产品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流。同时这样一个软件相较于功能单一的小工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

内容社区重要的是内容,能产出好内容的作者用圆珠笔在纸上划拉,拍个照片我都愿意看。除非它能补贴让大佬分享独家内容,长期维护。
就像前阵子,商稿满天飞的腾讯ima,写不出来好东西就是写不出来。

体验下来感觉博客、视频的总结有点意思. 其他的无感

是这样的,国内资本啥都为钱。格局一点都没有

估计从一开始立项就没有进行过充分、合理的分析研究,存在先天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