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论坛文化会没落?

虽然我没有经历过论坛时代,但我同意论坛比现在的自媒体、IM、微博客的意义更大。

论坛可以以长文的方式探讨一个主题,观众可以在列表中寻找自己喜好的主题进行探讨,依先后顺序排列回复,而且可以被Google索引。无论是探讨性、可追溯性都好于其他类型的平台。

为什么论坛文化会没落?我不是很明白市场的变化。这个探讨仅限于中文世界,外网仍然有论坛式文化的留存,但是中文世界似乎变化得太大,自媒体平台的兴起开始坐起山头,各自割据为营,权当“生态”的棋子和筹码,不能用第三方搜索引擎索引到,虽然中文世界的内容并不理想,沙子多于金。

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大陆的大众会喜欢这种环境?要接受难用的平台,被教做人。自媒体我没怎么接触过,不清楚;IM,微信完全是坑人的行为,封闭难用,数据不同步有时效性,虽然社会性逼迫我要用,不过除非必要,我多数活跃在tg上。IM和论坛不构成竞争,构成竞争的是群组,群组聚集人气,但是讨论的往往会被后来信息打断或淹没,很容易重复一个话题,或者错过某些内容;
微博客,微博客我不清楚,我基本不用微博,twitter也很少,自己时间都觉得不够用,哪来时间去刷刷刷。

论坛不应该消散才对,可以探讨历久弥新的主题,可以索引到。

近几年知乎如日中天,但是知乎本质上是论坛的格式。
用户发起主题,名称,内容。下面有大家的回答回帖,好回答的好评,能解决问题的mark住。

知乎本质上是论坛的重生。

或者说论坛其实没有没落,而是在不同的经营者手中玩出花样,从而进化?

1 个赞

用户的注意力被抢走了吧。

我觉得人性这个东西是趋向懒散的。高质量的讨论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动脑筋的,无论线上线下,无论博客论坛。

而目前太多的不需要动脑筋的东西,占据了用户大多数的时间,自然论坛就没落了。

刷刷短视频看看剧,读两篇公众号文章,娱乐不就是不需要动脑筋么 :joy:

建议不要先下结论,再找理由,而是先去做些了解再判断。

论坛并没有没落,只是活成了它本来的样子。

你觉得tg好,只是用户少罢了。tg和微信没有本质区别,tg更封闭。

论坛缺少原创鼓励,有不分段位的杠精撕逼,而知乎更偏向关注话题,还有靠点赞筛选了优质回复

1 个赞

微信体验已经很烂了啊,要比就和qq比,嫌功能太多?可以和tim或者qq轻聊版比

不过这样已经跑题了吧

我觉得是,现在媒体流信息太多了,垃圾信息太多了,大家都分散到了自己的小圈子里了

论坛没没落啊,你看看现在主流论坛发的帖子,比以前还多了。也别觉得论坛是正儿八经的地方,论坛从来就是水贴多,长文没人爱看,是偶尔有几个精品的帖子。没索引倒是真的,有时候论坛的内容搜索不到,感觉就像互联网失忆了。

这句话说得真对!就像 blog,RSS,开始感觉那么火,现在少有人用了,还不是用户自己筛选的结果。用不着惋惜,这大概就是所谓「时代的眼泪」……

接你的话说

其实人并没有变少,只是以前的"平台"只有论坛,现在被分流了而已。获取资讯要看传播渠道,最快的是微博平台,其次是搜索引擎,然后传到论坛。知乎就一个,微博也就一个,这种平台即使做到第二名也是个死

而论坛随口就能说出好几个

论坛特性是封闭,是坏处,不利于分享传播。也是好处,更深入的讨论。论坛初期都是在拉拢人气,有了流量才能打广告,这是为了生存,到最后沉淀下来的才是核心用户。而知乎有资本支持,在初期就进行了人群筛选。两者不同的发展模式,是生下来就定好了的

还有,平台本身是中性的,平台的好坏,取决于怎么使用他的人

image

娱乐至死那个……作者尼尔·波兹曼,对情景观察的很敏锐,但是道理分析的很糟糕,最后把问题归因于“技术”简直无厘头。说白了这本书就是一个工业化的快餐书籍

独立的见解不再受青睐,逻辑思辨的文字没人看,因为看不懂
而幼稚幼龄化哄巨婴的文字被喜闻乐见,毒与不毒的鸡汤满天飞

这个,翻出旧帐了…

1 个赞

娱乐至死某些情景的描述是很深入人心的。
一般来说,畅销书都是模式化,而且选题是策划好的,本身就是为了销量而写 的。所以,书嘛,对于看书的人,名气本身就是一个影响决策的因素,因为注意力有限,而且除非是图书馆、书店,否则单从描述上很难判断值不值得看。

还有,

独立的见解不再受青睐,逻辑思辨的文字没人看

这点会不会过于武断?有没有人看这个一般 的权衡指标是站点的统计吧,比如回复数,如果有浏览统计的话还好。

平台 的选择多了,又各自割据,某种程度上也分化了高质量用户输出内容。

但我是会去找好文看的,那些口水文发现不对劲也就关了。
只能说,任何时候,都是少数人关注高质量的文章,80/20的定理一样,就像娱乐行业的关注和受益比其他更实用的行业高。

我喜欢接收不同的信息反馈,然后根据掌握的情况再做判断

娱乐至死某些情景描述深入人心,这没错

但现实里就能看到那些,为什么还要看书才能了解到呢?

我说的是他的分析有问题,所以随便看看就罢了

后面那个独立的见解,不是访问量,你看,小众论坛也没什么人气

你都拒绝了那么多平台了,能了解见解的渠道已经很窄了

我微博也用,不过上面没有八卦新闻,只有一些大佬的时事评论,其他平台不让发的东西

80/20理论,我只用在用户群体,至于好文章,现在不到1%吧

最后,你看现在这个主题讨论,其实就是IM里的一段对话,沉淀不出任何东西……

现在很多主页+论坛的形式,就像小众软件一样,主页用来发文吸引用户或者写软文赚钱,毕竟论坛维护也是需要成本的。
其实也并没有没落,除非特别知名的论坛其实很难引流量的,活跃人数少了又没了价值还不如拉个qq群,现在社交软件又这么好用。

群聊是短时间单线程的,同时只能聊一个话题。论坛可以同时进行多个,还可以隔段时间再捡起来。
而且论坛不存在打扰性,不想看的时候就不看,想看了再回来翻就是了。
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情况,反正我的绝大部分群都是刚加的那段时间会看看,后面就都放着吃灰了。

1 个赞

国内同样也有。

因为大众并不在意你提出的这些缺点,也不怎么需要论坛所具有的优点。

作为一个很久以前天天水论坛的人,在我看来论坛其实大部分也都是水贴,只追求质量的大都因为没活跃度死了。论坛和自媒体、微博客比,优点大概是楼主和其他人的讨论基本是平等的,所以讨论起来更没有限制一点。但这一点并不足以支持它胜过前两者。而且现在的互联网用户对于所谓平等的公共讨论的空间并没有那么大的需求。论坛其实并没有那么火过。

最后,如果你想要讨论的质量,比起谈论坛没落,倒不如谈为什么个人博客没落了。

我只是在问 poto。读过这本书,当时的观感不是很好。

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传统博客(不管是自建还是托管)没落了,但是现在很多人(不论是垃圾营销号还是正经写东西即使写点可能没什么人看的)都跑去写公众号了

我曾经长期负责一个社区论坛。

从2006年建站到2016年关闭,整整10年。

我感觉论坛文化没落是必然的。

  1. 监管风险, 国内的言论管控,当年网站因为一些事情,我曾经多次跟新闻办、网监网警打过交道。
    这意味着,负责论坛的人,有很大的自身风险, 尤其是不挣钱的论坛,风险远远大于收益的时候, 对论坛的管理和建设就只能依靠热情和坚持. 显然这很难长久.

  2. 管理难度, 论坛曾经是大量软文和广告的集散地, 为了避免广告, 就可能提高发帖难度,就是提高正常用户的发帖难度. 往往挡住的不仅是广告和水军,也挡住了普通用户. 所以你看现在很多论坛都是一些为了资源交流存在的, 用户为了资源不得不繁琐的注册,验证,等待,挣积分.

  3. 论坛太重, 国内的论坛程序主要是dz和phpwind, 为了满足各类论坛需求, 曾经大量集成了门户,插件,页游,个人博客等功能,导致论坛对硬件,带宽的消耗越来很大, 当时我们每年的成本在7000元左右.

  4. 移动时代的大环境, 时代变了,论坛这种交流形式和架构, 并没有很好的转型服务于移动终端用户, dz和phpwind都被大厂收购,虽然有所动作,但并未参与到微博和微信的发展中, 长篇大论的帖子被短文字代替. 交流节奏更快, 用户获取方式由主动搜寻变为被动推送.

基于这些原因, 很多大厂的论坛服务都逐渐关闭, 仅剩下几家手机的粉丝论坛还有点活力.
天涯,猫扑,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这就像我曾见证过网页聊天室的没落一样, 论坛虽然没落了, 但人类的社会性没有改变, 一样有其他的交流方式来代替.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