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有沒有tiddlywiki同好?

  • 本人昨日開始進坑。

  • 之前一直以為它叫tiddywiki,「泰迪熊」。

  • 該筆記系統非常符合本人的理念,單文件,精簡,跨平臺,用純本文記錄,而能展示富文本。

  • 其實本人這幾個月以来一直在構思要自己做一個網頁日記本,就是想做成像tiddlywiki這樣。(當然憑本人的水平也只能做来自用。)

  • 雖然是個「wiki」程式,但是它的wiki卻做的挺一般,連改變字型、大小、顏色的方法,我都找不到專門的介紹。

  • 中文教程也少,國人用的不多吧。

  • 想不到這貨已經出来這麼久了,真是相見恨晚啊。

  • 現在我需要寫一個教程,要用到本地字體。然而現在還不知道怎麼用。

  • 我嘗試傳了一個大文件,二十幾兆,結果手機不能刪這個文件,因為先要打開這個文件才能刪,而這個文件被我當作一個文本文件傳上来。最終我還是用電腦的瀏覽器才刪掉這個文件。可見tiddlywiki要刪一個文件/文章還是挺不方便的。

  • android手機上用opera配合的最好,也只有opera能打開本地html。保存起来也很快。

  • 看了一些教程,很多地方直接看不懂,甚麼宏啊,巨集啊,這個wiki軟件能不能把他自家的wiki寫好一點?

  • 現在我如果想自己做個輪播圖擴展,要如何下手呢?

2 个赞

太复杂了,,个人喜欢 docsify

本人這個稱號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稱,春秋戰國時期常用。 而在其後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稱,本人、孤則成為一般封君的自稱,唐朝以後的皇帝偶爾也自稱本人。 各代体制习惯虽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等封君者也可自称“本人”,例如作为中国明清两朝藩属国的李氏朝鲜的国王自称“本人”(과인)。

2 个赞

我以前用过. 当做一个小型的法规库用.

不过这个太容易损坏. 所以写完之后, 我一点都不想再动它,除了查询的时候.

1 个赞

把它當成一個word来用,同時,因為本人的手機用不了word,這個可能是最佳的圖文編輯方案了。

曾經在我的某部手機裝上了evernote,但是我一點也不想動它,感覺它太大,如何攜帶備份是個問題。

而tiddlywiki就是一個小小的html文檔,同時功能也足夠全面。2.3m的體積,全部都是代碼,2.3m的代碼。

在之前我回答的 求推荐一款可离线使用的小众笔记软件 中本帖的楼主采纳了我的回答,然后进了 Tiddlywiki 的门,我也顺便说说如何入门。(以下我只针对于单 HTML 文件版本的 Tiddlywiki 的入门)

首先 Tiddlywiki Android 客户端可使用 Tiddloid,这是一款专门为 Tiddlywiki 设计的客户端,开源免费安全。可从酷安/GitHub官方项目/F-Droid 中下载安装。

iOS 则可以付费购买使用 Quine,30元,也是专门为 Tiddlywiki 设计的,开发者很热情。

电脑端则可使用 TiddlyDesktop,由 Tiddlywiki 开发者直接开发的客户端,唯一缺点是因为 nwjs 的上游问题无法实现页面内搜索文字(find in page)。

或者是在电脑中安装 Timimi,再在浏览器中安装其匹配扩展: Firefox 扩展/ Chromium 扩展。其中 Chromium 系浏览器在安装完扩展后,需要在扩展设置中勾选「允许访问文件网址」的选项,否则保存无法生效。桌面端+浏览器端,都安装好后,即可实现直接覆盖保存到本地。

最后必须注意的是 Tiddlywiki 的官网 https://tiddlywiki.com 有非常丰富的教程资源,但因为是全英文的,我可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在国内推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如果有耐心且愿意花时间全面学习的,一定要看官网。

1 个赞

关于学习资源,实际上并不少。注意备注中的说明

名称 网址 备注
林一二的模因和想法 Meme of LinOnetwo — 林一二的模因和想法 中文社区中最热衷于 Tiddlywiki 的推广的开发者,自行开发了 Tiddlywiki 的整合方案 TiddlyGit
Zhiheng Lin’s Second Brain https://wiki.zhiheng.io 中文实例
美好笔记 meihaobiji.com https://meihaobiji.com/jiaoCheng-TiddlyWiki.html 中文实例
Λ-Reading https://rizi.me/ 中文实例
XP TiddlyWiki TiddlyWiki xp — A chance to experience TiddlyWiki very quickly 中文实例, How-to、图书馆、视频进度记录的插件非常值得借鉴
Grok TiddlyWiki Grok TiddlyWiki — Build a deep, lasting understanding of TiddlyWiki 最强 Tiddlywiki 学习手册,没有之一。唯一「缺点」是全英文。
TiddlyWiki Link https://links.tiddlywiki.com/ Tiddlywiki 官方的资源库,整合了社区绝大多数的资源,非常强大,英文
TiddlyWiki toolmap TiddlyWiki toolmap - Dynalist 来自社区的插件整合库,分门别类涵盖了绝大多数插件定制需求,英文
Font Awesome 5 Free SVGs for TiddlyWiki http://fa5-free-svg.tiddlyspot.com/ TiddlyWiki svg 素材库
點字記 https://roulesophy.github.io/ 繁体中文教学参考
2 个赞

附带几个 TiddlyWiki Fork 的方案:

名称 网址 备注
Stroll Stroll — A Roam-like experience in a free, downloadable file 简单整合了 Roam Research 的双向链接方案
Projectify https://projectify.wiki/ 基于 TiddlyWiki 的任务项目管理方案(PS 我完成了项目的翻译汉化)
Tiddlyhost https://tiddlyhost.com/ 免费的在线托管同步 Tiddlywiki 的服务
OnePlaybook https://oneplaybook.app/ 即将上线的整合各种资源的在线托管方案

最后建议:多备份

若有版本管理,历史恢复的需求,可参考:

  1. 使用 git 进行版本管理。
  2. 使用 syncthing 自带的历史记录
  3. 使用 Resilio Sync 的 Archive 归档功能
  4. 使用 TiddlyDesktop 自带的自动备份功能
  5. 使用 Timini 扩展的备份功能

做好版本管理,就不怕因折腾导致的损坏,同时弥补因手贱误删的「缺陷」。

2 个赞

感謝你的推薦,我之前是用瀏覽器直接編輯,這樣每次保存都稍有不便。

由於本人懂點前端技術,所以非常喜歡tiddlywiki這種純前端的技術實現方式。同時也能看懂一些資料。再者本人也有做wiki文檔的需求。

其實很多的「英文資料」,我看都是寫的很清晰的。比如react官網。只要你有時間和耐心,就能學會。我有時都更喜歡找「英文資料」。

我有一個問題,為甚麼我想把一個tw 裏的tiddler,導入到另一個tw,只能用全選複製的方式?為甚麼它不提供一個上載導入功能?

两个方法

  1. 在打开的 tiddler 中,点击右上角的下箭头,有一个导出,选择 tid 格式导出。下载到本地后,手动拖到另外一个 tiddlywiki html 中即可提示导入

  2. 如果是在 tiddlywiki 中以可点击的链接存在的 tiddler 可以直接用鼠标按住链接进行拖动,然后拖到另一个 tiddlywiki html 中释放。

tiddlywiki 的导出和导入功能很丰富。具体参考 Importing Tiddlers: TiddlyWiki — a non-linear personal web notebook

1 个赞

我知道有這種「拖放」可以(在電腦端)導入導出,但是它為甚麼不提供一個辦法給手機用?

剛我發現「import」可以導入,之前試過不行?

iOS 15 之后的 iPhone 也是可以的。

Android 可能要联系一下 Tiddloid 的开发者。

已經可以了,用那個「import」就行,原理跟拖放相同。拖放是import的便捷操作(之前我以為只能通過拖放来導入)。

順帶說一下,經過實測,感覺Tiddloid的反應慢很多,還是用Opera快。並且Opera也可以覆蓋保存。

印象中 Tiddloid 是调用 Android 系统自带的 webviewer 框架。如果慢的话,建议更新一下 webviewer 版本。

那就需要系統更新了,我用的是android5,並且更新好像要搭梯,不會弄。

假設Tiddloid以及各種客戶端是為了本地覆蓋保存的話,這裏是官方推薦的用php配置保存的方法(很簡單,我已經配置好了),還有tiddlerhost也是官方認可的。現在我兩個都在用,反正都是免費的。

你們懂的好多啊,我連tg都沒玩過。

繁中版似乎比簡中更早完成,似乎繁體人士更喜歡用。

我想請問一下,官網有一個功能<<.example>>,這個比三個引號引用的代碼還多了複製及try it的功能。但我不知道如何能在我的tw也這樣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