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笔记 - Block 内容块、大纲和双向链接的本地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tiddlywiki對markdown支持良好,甚至已經成為我認為最好的markdown編輯器。

體驗地址:http://blog.ejsoon.win/
第二個按鈕就是新建一個md

没有,它空格都要转换怎么会是最好呢,我记得,用原生写的有一个自动通过标题建立的目录,markdown写的是没有的。本地的图片也很麻烦。
写是可以写的,就是麻烦一点。
其实我觉得TW现在挺好的,本来就不需要做到最好,作为一个插件的平台就有很大意义。

不明白哪裏的空格需要轉換。基本上markdown的空格的作用,在tw裏面都有,比如list嵌套,行末兩空格等於< br>,等等

你說的是不是,如果英文單詞按駝峰規則来寫,就自動形成鏈接?這個問題是有的,有時我們並不想讓它成為鏈接。不過好像有地方可以設置(我上次沒找到,但印象中有),並且,中文用戶很少寫英文的吧,即使寫了,也沒必要按駝峰去寫。

如果你外鏈一個本地圖片,很少有軟件能做到吧,比如word好像也做不到,tiddlywiki也跟word一樣需要導入。我覺的tiddlywiki導入圖片算是個比較方便的功能,它甚至提供一個畫圖的功能。我把它當作手機版的word来使用。

:yum:不,我可以当传家宝理财。quicker我也有会员,然而用的次数少的可怜。(我也是码农,想要动作可以自己写 :no_mouth:

空格在插件说明里提到

Create wiki links with the usual Markdown link syntax targeting # and the target tiddler title:

[link text](#TiddlerTitle)

If the target tiddler has a space in its name, that name must be URL-escaped to be detected as a URL:

[link text](#Test%20Tiddler)

标题的应该也是我记错了,应该是链接不能指向标题,好像是缺个锚点还是什么来着。原生的应该是有的,或者原生的语法可以指向标题。

图片的话, 我不明白怎么指向本地的图片,我可能在把文件直接放到目录里,具体情况我也有点想不起来。

反正,毕竟是插件,有些差距也是正常的。

现在的软件,你可以直接在文字上复制链接,它自动帮你做成链接。图片也能直接复制,自动放在同级的文件夹里,typora甚至可以自动上传到网上。
更不要说附加的功能,比如思源可以多标签,而且可以下次打开的时候自动恢复上次标签,像浏览器一样。

其实TW还有一些有趣的插件,比如横向展开页面的插件,双向链接也有人做,虽然整体效果比不上其他一些专门做的软件,但是它可以自由组合。

反正现在笔记软件一大堆,细分得一塌糊涂,过去泛用的软件,慢慢变成专用的。

1 个赞

为什么我不能赞同你的观点:

对工具的比较评论也是作品,而就"长期"这一点,我不认为长期是优秀的必要条件

花了很长时间做一件事并不能说明这件事就很难,也可能是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做好的人发现根本就有别的更简单的方法,例如重新造轮子

你基于你的经验说TW是一个很不错的工具,可是你既没有举出具体的应用场景说明TW的什么功能在你进行什么工作时对你帮助很大("写仓颉规则"是不是太笼统了?),而这一点是其他的软件做不到或者不如的,也没有指出别人的建议和经验没有覆盖满足你在何种方面的考虑和需求.

如果你没有深度使用各种软件而只是用过一个满足你需要的软件,那你就只能说它满足了"你"对笔记的所有需求
这时候想分享推荐给别人我觉得真正应该做得是写一篇或者找一篇详述了TW的功能优点,阐明了它可以解决怎样的使用场景下怎样的问题的详细评价,在你认为TW可以解决发帖人需求的时候甩过去,而不是"我觉得TW挺好的,我的需求都满足了呀,你们为什么还需要别的???我推荐TW!!!"

归根结底我觉得你更像是拿到了锤子看什么都像钉的小孩,就像前一阵子不论什么需求都上去尬推一下"纯文本万岁"的json编辑器然后终于被人喷一样,老实说当时看人跟你吵起来把我的心里话说出来是很过瘾的

1 个赞

你說的是對的。

至於長期,我認為,人的水平是隨著使用工具的熟練程度而提升的,比如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了甚麼功能,再如某工具某方面不是很順手,原来是用法不對,等等。

與此同時,不管你的工具怎麼好,只要你有輸出作品,就必然要投入時間。

你說的對,時間跟難度並不一定有闗聨。但是在倉頡輸入法規則敍述這方面,這個因果關係是成立的。

2008年《維基教科書•倉頡輸入法》就開始編寫了,還有香港教育學院的教程頁面,多年以来很多人都嘗試涉足,不過均以失敗告終。

後面我可能會特別寫一個帖子来介紹寫倉頡規則的難度在哪,以及tiddlywiki好用的理由。

我之前已經用了其它的筆記工具来寫過了,因此經過對比,tiddlywiki確實更勝一籌。稍後我會專門發一帖来介紹。

非常抱歉我沒能「深度使用各種軟件」,不過我正因為用的不多,所以我只講我玩過的。

如果你想看我評價notion和evernote,我這兩個都用過,後来不想用了,因此我無法評價。其餘同理。

這個稍後奉上。

我並沒有這樣講啊,我是說,如果思源是在仿製tw的話,為甚麼不直接用tw。它們的區別是甚麼。這裏是討論區,每個人都在談自己的感想。而不是說一出手就解決完所有的問題。

因此我不同意你的意見,我既然有完成的高難度的「尹規」,我就有一定的使用筆記和寫複雜文檔的經驗,因此我對於tiddlywiki的使用有發言權。

感謝你說出心裏話,然而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因為我每一句話講出来都有足夠的事實基礎。

就拿json編輯器来說吧,你知道我在android及電腦上試過多少號稱能編輯json的app嗎?單是在手機上的apk被我卸載的就不下十個。

我不認為我的發言存在道德問題,至於樓主及其它人是否需要,我是認為他們確實是可以嘗試下所以才發帖的,因此我的帖子沒有任何問題,沒有違反任何規則常理。

至於之前被人噴以及現在你說你覺的「過癮」,我的看法是:任何地方都有幾個人熱衷政治。我只關注於建設和解決問題,我不參與此類話題。

確實tiddlyiwki在某些地方不夠自動化,比如多行列表,官方竟然說要用< div>来包圍。再如tag的排序,竟然要填一個名為list的field,再把標題逐一填至它的value中。

不過,我覺的這些都問題不大。因為我一般也不寫md,只在git clone下一個項目之後要讀它的README.md時才需要用一下。

都是同类型笔记软件,事实就是思源慢的离谱,我管他是IDEA还是什么其他东西,还去关注它的开发 :joy:,又不是粉丝,就是用户而已。也不知道那里断章取义了。

思源笔记,冷启动速度确实差过其他软件。

和 Vivaldi 有一拼。

严格意义上说,思源笔记关注功能开发多于性能优化。事实上,今天年初重构过的思源笔记才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内容块笔记。

在之前,思源笔记只是一个普通的 MD 编辑器。

市场已有很多 MD 编辑器竞争,但内容块笔记市场空白,于是思源笔记完全重构,从一个 MD 编辑器变成一个类 Notion 。

当然事实更多是因为传统 MD 格式无法做到内容块功能,需要用 json 使之渲染更加灵活和多元。

直至今日,思源笔记的功能开发速度相当高速。深圳速度的同时,也导致性能和稳定让位于功能开发。

这是取舍的问题,思源笔记的开发资源只有前后端两人,还有其他项目开发要兼顾。要求思源笔记优化到性能完美才推出,还要深圳速度般的功能开发。对于现实来说,太奢侈。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这是目前唯一内容块概念的本地笔记软件。想要本地 Notion 的体验,只有思源笔记才能提供。这样我们能否对其性能表现,稍稍宽容些?

其实思源笔记的速度并非完全不可用。冷启动完成后,做笔记等等都并非差到不可忍受。

弃用markdown了吗?我这里可以使用markdown语法啊,而且现在还支持所见即所得。

两个都在用的直接破防 :rofl: 不过我通常是从 Vivaldi 里通过端口访问的,思源自己的窗口基本不开 :joy:

我感觉docker搭建的网页版比本地客户端启动快多了

因为本地客户端相当于再开一个浏览器窗口。

你用网页版,你已经开了个浏览器,省了再开一个。

精打细算的性能取巧

1 个赞

然而并不支持源码方式编辑啊(生成的.sy文件里头是json结构),可以到处markdown文件就是。

用typora就行了

同思源永久,只是主要的笔记是OneNote~

1 个赞

思源也可以webdav同步呀

1 个赞

这帖子里好多思源永久,我酸了……

前面很多帖子说思源笔记很慢,我从去年开始用,感受是除了冷启动需要一点时间之外,快如闪电

2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