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edge新版增加的标签页分组功能

我再称述一次我对用户使用浏览器的理解。
用户访问网页只有两种模式:

  1. 有目的性地浏览网页:打开一个搜索页面,从搜索结果打开多个链接
  2. 无目的性的浏览网页:打开一个带有资讯或讨论之类页面索引的页面(比如论坛和新闻的索引页),点击多个感兴趣的链接。
  3. 访问一定数量的页面后,目的发生变化,或者有目的、无目的相互转换

这导致浏览的历史记录呈树状结构,而活动的页面也拥有多个核心页和更多的子页。所以树状标签页有着的天然需求基础。然而,实际上树状标签页插件并没很好用,有如下几个缺点:

  1. 树状标签页需要大量空间,因此为了节约空间,要么限制层级,要么点击按钮才显示树状结构
  2. 不能轻松移动一组页面到另一个树
  3. 当系统关闭并重新恢复标签页时,树状结构可能被破坏

另外,屏幕尺寸是有限的,传统标签页要么显示tab的宽度,一屏只能显示有限的标签页,要么只能让每个tab都很小,无法准确点击切换;

而edge新增的标签页分组解决了这个问题。

  1. 通过分组,降低了每个tab占用的宽度
  2. 在分组内点击链接打开的页面,会增加在这个分组内,也就是保证了每个目的在同一个分组。从源头解决了需求
  3. 不同分组可以自定义颜色、分组名
  4. 可以快速改变多个tab的分组

当然这也不算什么太神的新功能,但是我强烈向大家推荐他。

1 个赞

因为卡顿 放弃了edge/vivaldi(虽然2级标签,但拖放不好用),
转到了cent(有theworld的 恢复关闭标签 按钮),
100多个标签,虽然不点开不占内存,但不分层级实在太长了,调整个顺序都非常困难。。。。
难道要再试一试edge?

哪怕独立做过标签管理窗口 都好啊。。。。

大家都是chromium套皮,一样开沙箱,在没有bug因素的前提下,谁能比谁资源多用多少啊

2 个赞

卡顿 现在还不知道原因。
唯一特别的是 我把它们的chromuim的数据目录userdata都mklink到ramdisk,
而cent是提供了缓存目录的设置,也设到了ramdisk。

我覺的在手機上,edge是最清爽反映最快的,大概是我的手機裏的chrome版本太低,而opera功能太多的緣故。比如用電腦模式打開b站(因為手機模式打開的話,有些視頻不能放),edge一點也不卡,相比之下,opera跟firefox就慢很多,手機還發熱。

我說的是手機版edge。電腦版有待測試。

刚刚关闭cent,打开edge,几个月没有用,居然它一直在悄悄更新的!
才激活上次关闭时的73个标签里的不到10个,居然报内存不足了!看任务管理器还有2、3G的,但edge卡死退出,QQ(TIM)和2个资源监控软件都自动退出了。
标签分组的确不错,操作便利性一般般(可以拖放,但不好用,因为每个标签太窄了;右键添加到组还可以)。
但在误关闭一个标签(以为它是新开的标签,实际是在原标签进一步)后,
想恢复(cent、theworld的按钮最好用)选择还原,居然把我做的分组、组名都撤销了!
而且没有反撤销。。。。刚刚的操作都白做了!
哦,不是撤销,是它开了一个新edge,所以标签是我设置之前的。。。。既然是多标签,为什么会再开(在任务栏里出现2个)一个edge?

edge的标签分组 值得cent学习!
只是收缩时,应该在组名前显示一下组里的标签数,就更好了。横向标签可能不够宽度,但竖向标签是够宽度的。

给一个个标签加组,第一次做,太多标签还是不方便,应该通过标签管理界面,允许多选标签,一次性加入到某个组

1 个赞

支持多选移动啊 按住Ctrl和shift试试

edge做的還可以,雖然當年的IE給很多人的心裏留下了陰影。

edge有点不喜欢了,连 用户自定义缓存目录 都不提供。
等cent实现多级标签了——好像它最近更新是1月份,是不是公司没能力了?
各个浏览器应该提供 标签的导入导出功能。。。。如果有独立的标签管理界面,这些都是很基本(很容易实现)的功能

这个分组是不是和之前chrome://flags里打开tab group特性后是一个东西?

添加、转移到组 与edge的分组 差不多,但 不能 收缩(暂时隐藏本组的标签 以节省宽度占用)就意义不大了。
有个关闭群组,不敢试,怕把本组的所有标签都关闭了(试了一个,果然都关闭了!)

我希望的 原来 Tab Groups Collapse 已经提供,重新运行浏览器,右键没变化,原来直接点 组名 就可以 收缩/展开组内标签。。。。。这样也差不多了,如果组名前自动加一个标签数,更直观一些

组的伸缩状态,不会被自动记录。
重新运行cent,所有组都是展开的。。。。
堂堂谷歌,这些功能细节就是做不好,难怪浏览器外壳都是中国人做的好

咦 没错是这玩意 Chrome藏着也不知道图个啥 不由得想起来Chrome的暗黑模式也一样藏着…

最佳第三方Apple哲学践行者

同荐!

@dms @ncepuzs @Guo_Ru 这个账号是我的。
对于乱@人的行为,我很抱歉。
希望你能理解。
对你造成你麻烦与困扰,对不起。
并且随便@人是违反社区规则的。


ps: 由于现在我达到了当天回复数量限制,我编辑了一下这个回复。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