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思考笔记体系

自我打脸一下,Templates 是核心插件,应该不太担心长久性,至少大概可以预期它与主软件寿命一致。并且不需要额外安装,我大概可以把它认为是一个功能开关了。只不过能带来的功能主要是插入一个 yaml 格式的头部描述,自动写入当前时间日期。

总之基本可以接受,重点是软件好看(真颜狗

确实,这个不太适合作为 Inbox,我刚才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用这个软件,就意味着也得拆分。

其实我并不喜欢这样,因为会让我觉得没有安全感。但恰好它最基础的部分又能满足我大部分需求。就很……

觉得还是先不考虑这个了。

组织模式我很喜欢,wiki 模式我也很喜欢,logseq 兼具两者,这不是拿刀子戳心,这是两肋插刀了。

但是,我现在使用的各种工具和这两者没什么交集,真说迁移过去感觉问题还挺多的,很多工具,方法都得专门去搞,而且是只为它去搞,这成本有点怎么说呢,大概就是自己的状态其实是叶公好龙了。

以前玩 Tiddlywiki 的时候就有过尴尬,各种引用,格式,技巧……最后弄出来的数据,到现在还没整理,算上这部分,我感觉我的笔记够我整理半年的了(发抖


但是在一些任务管理上,我打算开始尝试组织模式,用用看,用过了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

乱花渐欲迷人眼,先做一次需求回归,明确我需要什么

  • 数据管理: 一些文字数据,需要管理,基础需求只此而已,所以即便它们只是文件,只用系统工具,也是可以的。
  • 便于阅读: markdown 现在得到的支持还是比较普遍的,QuickLook 可以直接预览。
    • 脑图支持: 我一般是用 mermaid,这方面希望尽可能得到支持。
    • 代码片段: 这部分打算作为一个备份式存在,但如何及时更新还没考虑好。不过希望能有方便的折叠功能,和复制功能。专业的事情果然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工具,如果笔记中需要包含代码片段,就会引入很多麻烦,当然如果真的转向基于文件的管理方式倒是……
  • 日程支持: 这个需求并不强烈,一般来说用清单甚至用列表都可以满足,也会去尝试组织模式。现在并不介意操作上稍微复杂一点,但希望一个方法可以使用的长久一点。比如子弹笔记这种“方法”,是可以用上一辈子的。

然后,

  • 双向链接: 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必须有合适的阅读工具才会舒爽,即便语义明确,纯文本阅读时的多文档翻查体验也并不好,即存在平台依赖
  • 笔记引用: 主要是对笔记块/笔记片段的引用,这会很方便,比如把代码片段组织进一片笔记。但是纯文本可读性会更差
  • 元数据: 虽然重要的是笔记内容本身,但如 @pessoa 所说,笔记价值也未必具有长久性,日后可能会当日记看待(回忆价值),而作为回忆时,能看一眼何时创建也是很幸福的。
  • 标签: 作为一种分类上的补充,我觉得用标签是很合理的。然后也是搜索优化,贴上一段代码,必须辅助相应的描述,这才是可被检索的,标签是对常用搜索关键词的一种强制补充,当然,标签的可被检索,可被管理是比较有必要的,不然可能会在不同笔记中添加两个意思相同,而写法不同的标签。

这些先写下来,思考一下再往主贴整理,工具依然待定,边做边选择。

Obsidian的插件也是本地文件,插件的功能也都是操作文件或文本

所以我还是比较放心的

也可以自己开发插件,满足自己对笔记的需求

这可真是简单直白的很

谈一谈我的想法:

数据管理:

  • 基于本地文件的软件,可以使用多种软件去管理,比如一个笔记库,用Obsidian记永久笔记,logseq做日记(我没用logseq),用vs code做更多事,用git做版本管理,用图片浏览器专门管理图片等…
  • 不基于本地的软件,就需要有良好导出功能

脑图:暂时没深度使用,它被我用成了大纲…

日程:我不喜欢在笔记中搞日程,容易偏离记笔记的目的

双向链接:对于学习复杂知识很有帮助。平台依赖,如果是文本实现的双链,比如[],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快速转换一下?

元数据:个人觉得还没有太大用途,容易偏离记笔记的目的

标签或元数据、双链:看笔记软件的设计和自己的使用方式,我觉得文件夹、标签、双链这三者都是组织笔记库的,分工要明确,比如我的Obsidian是重双链轻文件夹,Notion是重文件夹轻元数据,曾经的印象笔记是重标签轻文件夹。

logseq用起来感觉怪怪的,打开就是日期的标题,像是写日记,界面虽然简单但是用起来不简单,更喜欢typora的简单利落和obsidian UI美观。

基本认同,正在尝试将这套思维和我的想法合并,如果合并成功就走这条路了。

(元数据适当保留意见,不过这东西可以以各种形式添加,只不过日期方面有自动的更方便)

组织模式加维基,用的是另一套思维,单纯的和其他笔记软件对比也不太合适。

很准确,潜藏的功能甚至逻辑很深也很强

我不是推荐大家用 logseq,只是谈谈自己目前的想法 :joy:

Obsidian 和 logseq 在我眼里几乎是同种软件,毕竟它们的库大概可以通用,而且 logseq 的开发者对这种情况也乐见其成。logseq 社区里有些人就同时使用 logseq 和 Obsidian。我之前在这两者中选择 logseq 主要是因为 logseq (现在承诺) 客户端永远开源,而 Obsidian 的客户端好像不是完全开源。

至于 logseq 的寿命,我想着 logseq 或 Obsidian 有一个活着另一个的库就可以继续用,两个都死了而且也没其他团队 “接手”,那还可以花点时间转到 rr 上去 (这东西这么贵我猜能活得久一点 XD)。时间再久,我觉得我可能想转到其他工具上去了。

logseq 和 Obsidian 这种软件我觉得和 typora 不好比,在我印象里后者是个 Markdown 编辑器,而前者的文档有自己的结构。其区别就像 plex/jellyfin 和 mpv/vlc。

确实如此。基本目的都是播放视频,用 mpv/vlc 的话在文件管理器中找到视频并打开即可;若用 plex/jellyfin,得在这些软件中打开视频,而非直接接触视频文件,额外的,还得考虑信息刮削之类的事。

logseq 这种软件有自己的结构就有自己的想法,但用户不需要跟着软件的想法来,就像 python 再强大,需要时也可以只把它当计算器用。我觉得 logseq 实现了类似的灵活度。软件本身比较复杂,但我可以只用自己需要的功能干自己要干的事。例如,logseq 的 Queries 功能好像很强大,但我一时没看懂就没怎么碰过 :joy:

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现软件某些想法的可取之处。例如 “Journals” 特性。

这个 (好像是) 来自 RoamResearch 的设计一开始我也不习惯,毕竟之前用的工具都是要记什么就新建一个页面或文件。现在在我看来,“Journals” 的设计让 logseq 更轻松地融入我们的工作流。要创建一个新页面是比随手写两句更 “正经” 一点的事,Journals 给了用户一个轻松的起点。

每天打开其他笔记软件,得想好是继续编辑昨天的文档,还是为了什么新建一个文档 (或是有专门的起始页?);有 Journals 后,两三句话可以直接写在这个自动新建并打开的页面里,要创建新页面也可以从此页面创建。在 Journals 中,还可以添加 to-do list 或每日总结的内容,追踪每日效率。在 Journals 页面中创建新页面的好处是,为笔记添加了时间线索。这样使用具有双链功能的笔记,笔记节点之前既有手动构建的内容间的联系,又有这种方法带来的自然的时间上的联系,可以看到自己那天在写了某笔记外还干了什么事。当然,也可以当日记用。

差不多决定了,用 Obisidian (还不会拼写……

  • :heart::heart:基于文件这是最让人感到踏实的。
  • :heart::heart:可以在文件的基础上套其他工具,比如 git ,数据安全大幅度提升
    • Git 这种工具就不用担心它的长久性,这玩意儿要是没了支持,会有一万个程序员冲出来继续支持的
  • :heart::heart:数据管理方面获得更高的统一
    • 代码片段可以以文件的形式塞进去,同时也可以引入其他管理方式
    • 日程如果愿意也可以在里面尝试组织模式
  • :blue_heart:元数据是个问题,但不是大问题,也许用插件,也许写个脚本
  • :blue_heart:摘抄不方便,但事实上我摘抄的需求是非常非常低的
  • :blue_heart:手机端……其实需求不高,也属于 Inbox 需求

先整理一下看看吧。(一会儿会把讨论和思考的各种内容向主贴整理一下

最终版本:笔记做成实体卡片,用抽屉保存 :thinking:

1 个赞

你说这不巧了么,我是手帐用户

带佬虚实双天赋了等于是。

好家伙,能介绍一下经验吗

喜欢这只狗:dog:的图片:joy::joy::joy:

  • 学习各种方法,方法中的思想比形式重要,理解它想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去做
  • 动手用起来。本子和笔永远在身边,触手可及,最好永远他摊开在自己面前
  • 不怕写错。那是你自己的本子,是你生活/知识的草稿,草稿,放心去写,写错划掉,没事儿。一切都是在反复写,反复整理中逐渐清晰起来的。

在还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时,建议使用活页本,哪一页写的非常不满意拆出去就行了,保留的东西还可以随意组合。后期可以上定页本,事情多可以考虑带分割页的本子,或者 TN(旅行笔记)。

再买一只三色中性笔。

够了,别浪费时间了,去写吧。

1 个赞

对笔记的通用性和安全性,以及备份有着重要求的,不妨试试 【LESLIE NOTE】
1,完全本地
2,通用格式,默认是.txt和.rtf
3,无限次历史版本
4,一键备份
5,自动容灾。

容灾介绍:
https://down.lesliexin.com/usr/uploads/2022/01/2151753007.jpg

最近有点想放弃Remnote,想要用Tiddlywiki,因为Remnote很多功能需要Pro订阅,例如用标签筛选这样的基本功能都要pro。虽然说他做Flashcard确实是很方便。

对于我来说,最需要的是FlashCard来定期复习,不然很多事情就很容易忘记。而Tiddly wiki最近有一个钓鱼插件,据它自己的介绍说可以赶Anki超suppermemo,这也许值得一试,而且是免费的。

另外一个就是为什么要做笔记?我认为是为了防止遗忘,当然你不是说做了就放着就可以了。你得想当你需要的时候怎么去找得到?所以应该做知识框架,将知识串联了。

最后一点是做笔记就是要用自己的话说,得用问题问,那样才会深刻。

有被启发到。谢谢~

这东西挺赞的,就是有时候会崩,记得备份,记得保存之后看看是不是出问题就好。

十分认同!

脚本写出来要分享哦~本小老虎昨天还写了一个修改 obsidian 页面字体的脚本呢,全文只有三行。

2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