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般用什么软件构建自己的知识库?

同步脚本可以分享一下嘛,typora怎么和dropbox配合使用的

1 Like

推荐notion,别的在线笔记该有的他都有,虽然有时候访问速度会抽风

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CSDN的MD编辑器,他用的是开源的StackEdit。不过它相当于加了无限量的图床,这点确实不错:rofl:

可以用这个小书签在 Zotero 保存前简单清理下网页

javascript:(function(){var isIe=false;/*@cc_on isIe=true; @*/function fe(a,fn){var i,l=a.length;for(i=0;i<l;i++){fn(a[i]);}};function ae(el,n,fn,ix){function wfn(ev){var el=(isIe?window.event.srcElement:ev.target);if(ix || !el.xmt) fn(el);}if (isIe){n='on' + n;el.attachEvent(n, wfn);} else {el.addEventListener(n, wfn, false);}if(!el.es)el.es=[];el.es.push(function(){if(isIe){el.detachEvent(n,wfn);} else {el.removeEventListener(n, wfn, false);}});el.re=function(){fe(el.es,function(f){f()});};}function sce(el){var oldclick=el.onclick,oldmu=el.onmouseup,oldmd=el.onmousedown;el.onclick=function(){return false;};el.onmouseup=function(){return false;};el.onmousedown=function(){return false;};el.rce=function(){el.onclick=oldclick;el.onmouseup=oldmu;el.onmousedown=oldmd;};}if (!window.r_)window.r_=[];var r=window.r_;var D=document;ae(D.body,'mouseover', function(el){el.style.backgroundColor='#ffff99'; sce(el)});ae(D.body,'mouseout',  function(el){el.style.backgroundColor='';if(el.rce)el.rce();});ae(D.body,'click',     function(el){el.style.display='none'; r.push(el);});function ac(p,tn,ih){var e=D.createElement(tn);if(ih)e.innerHTML=ih;p.appendChild(e);return e;}var p=0;var bx=ac(D.body,'div');bx.style.cssText='position:'+(isIe?'absolute':'fixed')+';padding:2px;background-color:#99FF99;border:1px solid green;z-index:9999;font-family:sans-serif;font-size:10px';function sp(){bx.style.top=(p&2)?'':'10px';bx.style.bottom=(p&2)?'10px':'';bx.style.left=(p&1)?'':'10px';bx.style.right=(p&1)?'10px':'';}sp();var ul=ac(bx,'a',' Undo |');ae(ul,'click',function(){var e=r.pop(); if(e)e.style.display='';}, true);var ual=ac(bx,'a',' Undo All |');ae(ual,'click',function(){var e;while(e=r.pop())e.style.display='';}, true);var ml=ac(bx,'a',' Move |');ae(ml,'click',function(){p++;sp();}, true);var xl=ac(bx,'a',' Exit ');ae(xl,'click',function(){D.body.re();bx.parentNode.removeChild(bx);}, true);fe([bx,ul,ml,xl,ual],function(e){e.style.cursor='pointer';e.xmt=1;});})()

我想问问现在正用 obsidian 的同志,2020 之前怎么管理你们的笔记的?

你们之前没有形成一定的做笔记的习惯吗。。。如果已经养成习惯的,为什么还要强迫自己换 obsidian 。。。

经常折腾笔记软件的朋友们,你们的笔记里是不是有很多关于各种笔记软件的笔记。。。

以前有笔记,但是没习惯。

当然有…… 遇见 Obsidian让 Obsidian 遇见万物

为什么要用强迫这么被动的描述,个人感觉更多人是因为这个笔记更符合自己的需求所以主动更换的吧
我换现在的笔记软件之前用了10年的为知笔记,因为有应试记笔记的需求所以主动搜索了下,这才发现了 Dynalist 、obsidian、roamresearch 之类的

折腾过的一些项目 都做记录存档 方便以后遇到问题或者需要重新部署时拿出来复习
以前有存doc 或者 html 的 后来就集中存到笔记中
还有直接存md文档的 obsidian 可以当作一个管理笔记软件使用 方便搜索 查看 还能看关系图谱

所以,,,为了用好笔记软件而做笔记,这似乎有那么一点本末倒置 :upside_down_face:

我在 21 年前后也用了一段时间 obsidian (当然不仅仅是 obsidian ,也同诸位笔记人一样大量尝试),现在回想起来感觉有点诡异。我在想一定会有与我经历类似的人。

21 年前后应该是 typora 开始收费时间(?记不清了),我不知道这件事是否对同类产品产生助推作用。免费、开源或者其他有一定吸引力的特征做宣传,很好的利用了用户的心理,使得有笔记需求的用户开始尝试各种笔记产品。个人感觉整个过程发生的非常微妙,用户似乎是“自愿”的,但各种产品的推广产生的导向作用一定占重要因素。(就比如说“双链接”这个概念,那个时期知乎、少数派、简书等平台到处都是这种推广文,实际上这个概念早就被提出了)

这也是我描述为“强迫”的原因。

这也是在我使用了一段时间 obsidian 之后,回到普通的文本编辑器加文件管理器的原因。

现在感觉轻松多了,我感觉我的脑子又有用武之地了,不用每天想着怎么让我的笔记软件变得“更美观,更实用,更强大”,不用一打开笔记就感觉“卧槽,这太好看了,我喜欢这个花里胡哨的软件”,嗯 :melting_face: (我有罪,不好好记知识,瞎折腾软件的我,有罪)

1 Like

似乎,我并没有表达这样的意思。请不必代我总结,谢谢~

不,我只是在自嘲 :melting_face:

其实记录是个很简单的事儿,太多的选择反而影响了记录这个最根本的操作。

我也用过很多笔记软件,最终选择了QOwnNotes,就一点:启动速度够快,支持相对路径方便整体云同步。

其他笔记软件,比如obsidian,notion哪怕是typora启动速度都不尽人意。

其实在选定这个软件之前,我退回过纯txt文件做笔记本,使用过几天之后发现,我还是需要图片附件,txt不满足我的需求,转而选择了以md格式为载体,文件树分类的传统模式。

确实 记笔记还是很有需求的
至于笔记软件…够用就好
我自己刚迁移到obsidian 但什么插件都没装,就把它当成了个 MD 的搜索\管理工具
记笔记的时候还是遵循标准的md格式,这样…以后有更好的笔记工具出现时还可以再迁移

1 Like

我和你的原则类似,任何插件都不能污染语法,不能让我对平台和插件产生依赖(被绑架)。现在我随时可以逃离,几乎没有迁移成本

我沒在用Obsidian,我之前用OneNote。

原来用joplin 不同类的笔记 目录层级不同
分批迁移到obsidian 不同类的笔记对应附件目录_resources 层级不同
暂时只能分成2个仓库 来处理 分别设置附件目录
感觉有略蛋疼 大佬有啥解决办法没?

自己写的纯文本层次缩进(treeview)工具
http://119.91.147.129/software.html?app=mytree

http://119.91.147.129/doc/clientweb.html

1 Like

我上次就这么用的,Obsidian 的附件位置设置不灵活,倒是有附件提供更好的设置,但是其他插件表示:啥呀,我没听说过呀,老师没教啊,不会不会,不支持不支持(

但是如果不需要其他(相关)插件支持的情况下,附件目录随意,相对地址写对就好。

再然后,如果不用其他工具(我是多编辑器协同……混用),单纯 Obsidian 的话,其实 Obsidian 不太依赖路径,写对文件名且无冲突,大概率它能自己找到。

算了。。还是继续这么混着吧
因为我确实有不少同名附件。。。
我是用的相对路径,但是严格按照标准md格式写的,确保各种编辑器都可用 (因为很多笔记joplin导出时就是这样) 如果那天发现更好的工具就叛逃

最早是用印象笔记,后来发现手写用的多就换了onenote,再后来因为担心数据安全的问题换成了joplin,后来发现obsidian启动快就迁过去了
印象笔记和oneneote切换时很难受,但后来意识到换笔记软件难受是因为笔记软件本身格式封闭,通过增加更换成本的方式构建壁垒。obsidian最令人愉快的一点就是笔记在在本地被保存为markdown,用记事本就能直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