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一种长期可靠的笔记方案

作为笔记的重度使用者,最多的时候同时在用7、8个笔记软件:oneNote、语雀、幕布、notebility、flomo、mWeb、印象…

久而久之,自己都找不到哪篇笔记在哪个软件里了,于是有了“all in one”的想法。

尝试了多种方案后,决定在PC端用typora+git最简单直接。

笔记直接用typora写,markdown能满足排版需求,笔记文件直接放到本地git仓库里,定期同步到远程仓库,其他电脑下个git直接clone远程仓库,就能在PC间同步笔记文件了。

手机同步笔记文件用note commander直接把远程仓库clone下来,然后就能编辑笔记了。

由于note commander目前只有安卓端,如果是向ios环境同步笔记的话,可以考虑用Mgit克隆远程仓库,然后用obsidian编辑笔记。

typora+git+note commander方案的好处就是笔记是离线的,不需要编辑笔记前不需要再登录各种账号。

不方便的地方在于同步笔记,需要定期把本地笔记推到远程仓库,但是各种git仓库托管服务(coding、gitee、github…)都是免费的并且流量不受限,而且推送文件也就两行指令(commit和push),所以还能接受。

新的笔记用typora+git+note commander的方案,旧笔记也都导出为md文件并同步到远程仓库里,这样所有笔记都可以在一个仓库里进行管理,方便查找和编辑,“all in one”完成。

总结一下这个方案的特点:

  1. 整个方案算是基于git管理笔记,所以可以把笔记当作项目一样管理,可操作性非常高。
  2. 笔记文件是离线存储的,所以不用担心服务器、网络等原因对编写笔记造成影响。
  3. 分布存储笔记文件,多端备份,保证笔记文件的完整性。
  4. markdown语法提供了良好的的兼容性,既能保证排版样式又能降低笔记文件的迁移成本。
2 个赞

我之前的方案和这个有点像,区别是——

  1. 只在桌面端做 Git 单向备份(Obsidian Git 可以自动 commit and push);
  2. Syncthing 自动同步桌面端和 Android 端;
  3. Android 端笔记用的 Markor

优点是几乎不用干预,备份和同步都是自动的。

缺点是 Syncthing 在国产安卓手机上不是 100% 能留在后台——所以我现在不做同步了。:doge:

嗯,很多国内安卓管理后台服务的策略跟原生安卓不太一样,适配成本有点高。
如果换成手动同步,用户根据需要在app主动同步的话更容易实现一些,相当于牺牲了自动同步的便捷性,换来了更高的可控性。

太戳我痛点了,现在五六个笔记软件,很难下决心整理到一起去。

我现在方案是logseq + GitHub 同步。

Logseq基本上也是markdown写作,软件开源,不用担心跑路的问题。最坏的情况不过是迁移markdown而已。

整个笔记仓库放在GitHub私人仓库,也是免费的。

属于是一种不用很折腾又比较健壮的方案吧。

看来都大伙儿都差不多啊,都用 git 管理笔记

我是 org-mode + git,电脑上 emacs ,手机上 orgzly ,裸库就在手机上( termux 开 sshd ),另外定期备份到移动硬盘

1 个赞

我的方案是 Typora/Vscode + dropbox :grinning:

可替换性极强,不用 github 是希望有无感同步,手动 commit/push 太累

目前在用VNote + Syncthing,非常朴素的方案(如果不算在VPS上自驾Syncthing发现和中继服务)

忘了说还有一个树莓派,到这好像就不是那么朴素:sweat_smile:……拥有一个24小时开机的设备真的太重要了!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OneNote

3 个赞

太对了 :sweat_smile: 我也是这样的. 以前我也是抱有 我要把 "所有笔记都 All in one Note program"的想法. 现在我反倒是觉得, 算了:

  1. 笔记管理其实是一个NP问题 (问题有妥善的解法, 但是问题涉及的规模越大, 解法越复杂, 解题所需要的成本越高).让时间成为洪水, 新的笔记载体成为一艘艘新的诺亚方舟. 迁移的时候只迁移自己重视的笔记, 以此冲刷掉现在已经不需要的过时信息, 何尝不是一种降低笔记管理成本的方法? 随着记笔记的时间增强, 笔记数量越来越多, 我越发觉得需要有一套淘汰旧笔记的机制.
  2. 与其想办法如何把所有的笔记信息都集中在一起, 形成一个大而全的文件系统. 不如多多鞭笞自己, 问一问自己的切实需求是什么, 再决定笔记要什么样的功能用什么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当自己长时间没有相对应的需求后, 直接放弃使用这个笔记仓库, 笔记软件或者某某服务.
  3. 要考虑到隐私和安全问题. 国内大厂有扫内存, 扫硬盘的疑虑, 那其实把所有笔记统统集中到同一个软件并同步到所有设备上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说是这么说, 但是我的做法其实也挺追求大而全的 :sweat_smile:
关于笔记, 目前的我是这样分配的:

关于仅供参考和记录的笔记

PC 上的笔记是最全面的. 我主要用 Obsidian 管理. Obsidian下分了好几个板块和笔记仓库, 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从网络上收集到的文章, 我用:

  1. 「Omnivore」, 这是一个类似于 Pocket 的稍后阅读服务, 就是把当前网页收藏到指定第三方服务器, 然后自己可以在 Omnivore 的 APP, 网页或者通过Obsidian同步来对收藏起来的文章做高亮或者批注.
  2. 「把当前网页下载为MarkDown格式」和「下载视频Ass格式的字幕」的浏览器扩展, 把下载好的文件稍作修改, 然后一同转移到 Obsidian 的 Inbox 笔记仓库当中.

至于带有敏感信息和带有项目管理性质的笔记

我用 Anytype , 这是一个近年来兴起的, 仍然在开发当中的, 产品定位与 Notion 一致的笔记软件, 与 Notion 不同的是, 这款软件采用异步同步和本地加密, 这样就可以避免因网络问题就看不到笔记的问题. 服务器也可以私自部署, 进而完全绕开第三方看到的可能性, 加强隐私性, 但是比较麻烦.

关于思绪

有时候, 对于有些事情或者知识点想不通, 首先我会像现在这样用文字写下来, 然后再通过图形和直线连接的方式把其中逻辑可视化, 用直观的复现再继续进行审视. 我用的是 draw.io. 如果能够从思维迷宫中走出来, 有了一个阶段性的进展, 我会导出为png图片, 然后作为附件插入到Obsidian的某某笔记当中, 以作日后的参考.
事实上, Obsidian 本身也自带有白板工具, 但我感觉白板类的工具本身承载的信息太多, 有些无可适从.

关于记账

我用 Excel, 虽说通常微信和支付宝就能帮我记录所有交易信息, 但我也有统计分析自身花费, 做预算的需求. 但由于自己不会开发安卓 APP , 不会用数据库, 更不一定会实时记账. 只能用 Excel 将就过着. 除了记账的时候不够优雅和方便, 其实也没有什么怨言.

对于追踪进度的笔记

这类笔记通常都是在手机上进行的.

  • 对于那些短期的, 一次性的, 今天必须要在几小时内完成的笔记. 我用 Push Note 把任务直接推送到手机的通知栏:

便签? 那么既占我宝贵的屏幕空间, 又容易掉的东西有必要用吗? :dog: [狗头保命]

  • 对于那些比较短期的, 但也不能一蹴而就的, 今天内大概是完不成, 要用电脑来完成的, 我用微软自家的 Microsoft Todo 和能 Microsoft Todo 同步的APP.
  • 对于那些比较长期的, 本身有足够复杂性的, 那我就把它视作为一个项目, 放进 Anytype 里面.
  • 对于那些长期的, 要满足某个外部条件, 某年某月, 某人某物到位了才能进行下去的, 我反倒不会把这个任务放在笔记系统里面, 而是微软的日历里面. 等哪天想起了再去问一问, 要是想不起了, 那就说明它本身不重要, 不然我早就做了.

:sweat_smile:啊? 你问我手机都装了哪些笔记 APP 啊?

我现在电脑上正在用的笔记软件我手机都装了. Anytype, Omnivore, Obsidian, Microsoft Todo, Push Note, Outlook (微软日历) …一些电脑有, 但是手机没装的笔记软件都是曾经用过, 但是已经弃用的笔记软件, 例如Joplin和Logseq.

所有 Markdown 笔记与Nas同步, 手机安装Folder Sync Pro, 通过 Nas 的 Webdav 协议与指定的几个笔记仓库进行双向同步. Anytype 和 Microsoft Todo 自带第一方同步功能. Excel 和 draw.io 文件不同步.

写代码我当然会用Git来进行版本控制. 但就笔记系统而言, Git 更像一个 Github 博客文章发布器…

3 个赞

我有些手写的笔记也留在oneNote了,主要还是因为迁移成本有点高。

对我这种平民来说成本有点高了 :face_holding_back_tears:

早动手 早解脱吧

我现在的笔记系统实际上分为两类:

碎片笔记 完整笔记

  1. 碎片笔记:包含快速记录的字段,文件,和部分需要保存的散落到各种地方的数据。
    1.1快速记录+零散数据:我采用了memos+inbox(手机app)的方案。
    电脑上靠quicker的动作向memos上传选中的文字,速度很快,并且会同时记录下采集原程序名,如果是网页采集则会自动记录来源网址;手机端仅做查看端,同时会把网址识别为一个卡片,方便随时回查;整个流程全自动化同步,无需额外干预。同时上传至memos时,会同时在本地指定的md文件中追加相同内容,形成双备份。
  2. 完整笔记:或者需要整篇保存的文章,利用maoxian全部离线保存到本地。完整笔记其实就是个md文件,我无所谓拿什么东西编辑,有什么就用什么。

整个系统其实都是基于md的笔记文件夹,查找的时候只需要anytxt搜索内容就好。任何笔记系统 都不如直接找文本内容来的快捷

1 个赞

ob+备忘录,我苹果mac, ipad ,iphone,台式机还有win11.
nas 开webdav,解决ob同步备份问题,我ob库放icloud一个,nas上一个。
微力同步也是用,主要是一些文件同步。
因为sycnthing支持ios不行。

我用思源,通過GitHub來備份,我不拘泥於MarkDown這格式,太受限了。

我在尝试回家不办公,那么笔记是否同步就不重要了,随便一个本地笔记软件即可,甚至放在 docx 里。

贴个前段时间我迁移到Obsidian的帖子

殊途同归,不过我采用的是Obsidian里的同步插件+CF R2进行同步,无论迁移还是备份都更方便。想加上Syncthing做单向备份也没问题。

就是总感觉Obsidian有点“重”,一些临时备忘还是不习惯记里面。

目前是emacs+orgmode在用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