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问题是转换为 AVIF 之后,很少有编辑软件支持。
这种情况只能自己写,但又有新问题,原本一个 300KB 的 AVIF 图片,解码再编码保存,变成了 100KB。要知道这个原始图片可能是 50MB 的 JPG,100KB 肯定会丢失细节。于是我禁用 70% 的视觉无损,使用完全无损,这一下 AVIF 图片又膨胀到了 5MB。
测试了很久,就是找不到一个编辑 AVIF 图片而又维持细节和文件大小的方法,头疼。
放宽心,所有图片在编辑中都是先转换为点阵,保存时都是从点阵转化为压缩格式。或者可以转成png,编辑后保存为png再转换为avif。
基本上,我对 AVIF 的理解就是…别编辑。
我都是到最终使用的时候才转 avif 的,因为也不考虑别人二次编辑这件事。
所以,如果真的要编辑,就手动转 png 编辑呗。
另外,现在用 avif 纯粹就是为了省空间,省流量。
要编辑的图片为什么要转avif,是不是对avif有什么误解?
就像视频一样,未来还需要编辑的视频也不应该转成高压缩比的hevc或者av1啊,都是有损压缩,丢失的信息就是丢失了,永远也回不来
试试 GIMP
按照这个逻辑也不应该保存为 JPG/WEBP,因为他们都是有损压缩
无损地编辑保存有损照片,这是一个伪命题。正如jpeg格式的图片在编辑裁切之后一定会产生少量的损失一样。这个与算法有关。
此外,avif格式相比于webp、jxl等格式只在某种相对低清的分辨率范围下存在优势,当使用有损转换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丢失了某些细节,尤其如果是从png之类的转过来的话。
图片的细节损失在画面存在不同内容的时候是有不同的观感表现的,如果你肉眼看上去觉得没什么问题,就不要管它,有损压缩诸如jpeg只在特定的情况下可能会存在色带等影响观感的问题,这本身就是取舍。
可否提供一张可体现webp、jxl优势的「高清」图片,我来对比一下
我有个限定词“高压缩比”,压缩比不高的情况,虽然不是数学无损,但是视觉近似无损,使用者觉得可以接受;
而且很多时候也确实如你说的,比如大家用高质量全幅相机拍的照片,如果需要未来进行编辑,都会保留raw文件,而不是导出一次jpg/webp/heic/avif/jxl就把raw文件删了;
至于楼主说的300kb的avif在二次编辑并重新编码avif后变成100kb,如果图片的像素数和颜色通道数都没变,数据量缩小这么多我觉得大概率是第二次编码的参数和第一次有区别,这些问题都可以自己实验去验证(假设有2个编码器,可以把编码器1的输出结果重新作为编码器1的输入验证输出文件的大小;还可以用编码器2直接编码原始50mb的jpg文件)
找了一篇相对较新的博客,你可以自己参考。博客里比对了极端压缩的情况下avif和jxl的差异。
其他人的对比只能参考,还有那些图片质量评分软件也只能参考,自己的图片只有自己编码不同格式对比并用肉眼确认才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结论;
比如我有些照片jpg试过分别转成jpeg xl和avif(期望是缩小文件体积,保持基本视觉无损),在文件大小接近的情况下,肉眼仔细对比jpeg xl的画质还真的不如av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