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如何跟纯小白的亲朋好友科普AI的?

DeepSeek 火到出圈,以致对电脑技术完全没有认知的家人都问我这个 AI 到底是什么东西
大家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又是怎么跟这类纯小白科普/介绍 AI 的?

我对家人的说法是这样:
你把 AI 当成一个刚出来工作,分配到你手下的"实习生助手"

  1. 它是"走后门的水货博士",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不会
  2. 它不擅长干活,但擅长糊弄,你问它什么,它都有问必答,答不上来瞎编也要硬答
  3. 不要轻易相信它,要学会当它的领导,交上来的成果你得仔细审查,指出具体错误让他逐处修改
  4. 它是最新科技的"计算器",比人厉害,但还只是个死物

PS:引号部分用的是家人更容易理解的比喻,加粗的是我对家人反复强调的重点

3 个赞

“你就用它,越用就越了解。”

1 个赞

简单粗暴 :joy:

我还跟家人说过,“要是不会用,你就问它怎么用”

高級搜索。

给老妈手机上用带有大模型的小爱,我的介绍很简单:他变聪明了,有啥问题就问他。然后简单演示一遍基础操作。剩下的留给她自己探索。

最近听老妈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春分前后种什么蔬菜合适。

虽然我觉得这个问题缺少条件,因为没有告诉所处的地理位置。但是小爱也回答的七七八八,因为他对每一种推荐的蔬菜都描述了适宜的生长温度。老妈最近背古诗,一切拿不准的地方都问小爱,我可老省心了。

最近给老妈装上了 Kimi,开启了长思考,也是简单演示了一下操作。老妈评价:这个比小爱聪明。

DeepSeek 倒是也想给她玩的,但是现在不可用的时间有点多,太搞心态。

我觉得对于普通人,这些 AI 大模型就相当于更简单好用的搜索引擎。 Ai 最革隔的是搜索引擎的命。确实 AI 会有幻觉,会有胡编乱造,但搜索引擎不也是吗。对于特定知识点的获取,我现在也越来越倾向于依赖 AI。毕竟简单快捷

2 个赞

正解,但是现在出了推理模型,相当于一个熟手,理解你的需求帮你分解任务然后分配给那些沙比实习生

怎么做到的?我手机上的kimi没有这个选项。我直接问kimi,它回复说现在还没有这个选项。

这个怕是会误导,现在真的从“计算器”角度看ai,它显然不是一个靠谱的计算器。

左上角三条横杆>右上角小花>推荐>kimi视觉思考版

1 个赞

手机必须安装的是APP,小程序不行

开启的位置在顶端,Kimi后面那个向下的小箭头。很多人已经吐槽了这个位置,平时根本就不会想到。

网页端比较直观,就是对话框左下角切换

多安装几个 App,多尝试,这是前沿科技,一直在变化发展的。

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试试 AI。

亲自带着试了几个问题,指出 AI 的局限性,不能轻信,不像营销号上吹得那么神。

比喻确实不是特别适当
但这是只是用来说明 AI 的是和计算器一样没有自主性但某方面能力又远超人类

有些廉价计算器其实也很不靠谱,比如算 1÷3×3

我这边再加一句“它说的你要是拿不准就来问我” :joy:

别难为数值运算了 :rofl:

1 个赞

“一个很聪明的工具。像当年取代人力犁地的拖拉机,或是取代马车的蒸汽机车那样”

1 个赞

kimi还没全量推出,在逐渐放到全部用户,没有看见只能等

直接发链接,建议装一个,没事和AI聊聊天

1 个赞

对于父母长辈这类,我觉得需要的就是一个简单方便、反应迅速的,目前感觉 Kimi 会比较合适,理由:它没有过多的智能体,界面简单,能够快速上手。其实我觉得如果能有一个字体比较大,语音交互更简单的就更好了。
对于小朋友这类的,则适合拥有更多智能体的,比如 豆包 和 通义,但是通义的字体太小,回复速度不够快,感觉还是豆包更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