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相对舒适的便携电子打字机方案

因为连续的雨季,所以老鼠又趴窝了。一动不动在床上,这日子有点难熬,开始看小说,后来找不到什么好看的,而且也实在是看腻了。想做点什么,但是无论躺着还是趴着都不太方便。笔记本那么大,放在床上就算趴着也不得用,感觉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以前一直很想要一种掌上打字设备,也见到过一些,但都是很小众的设备,价格非常高啊,而且可能还不支持中文。

当然,非要说简易实现的话,我觉得买个黑莓手机舒适度应该也不低。

当然,反正我有时间胡思乱想,那就索性认真的去构思一下。我要考虑很多问题:

  • 比如成本,如果几千块我直接买一个迷你笔记本好了,反正现在这种产品也不少
  • 比如舒适性,如果完全不考虑打字的舒适性,那手机就OK了
  • 比如输入法,中文还是比较依赖输入法的,所以,即便是渴望各种无干扰,最好还是智能设备,可以安装好一点的输入法。
  • 比如便携性,否则笔记本电脑就好了嘛
  • 比如实现的简单性,我不想折腾,也没条件折腾,不能坐到桌子前面,有些东西你让我组装都有困难
  • ……

极客(蒸汽朋克)思路

整一把机械键盘,当然,60% 配列就可以了,一个树莓派,接一个小显示器。这套方案有许多人实践过。其他可能都还好,但是成本和便携性有点儿差劲。便携性可能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组装稍作改进。

更简单的思路

也许给手机配一把蓝牙键盘就可以了吧。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手机怎么固定,大概需要一个支架。当然,还有一些个我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个人纠结的点。

好,先看看键盘。bow 有一款两折键盘,前后折叠的,然后自带一个手机支架,但是角度固定。还有一款三折的,看起来很有便携性。还有一些其他品牌折叠并且带触控板的。总之,我比较倾向于 bow 的三折键盘。当然这种对于手感就不能太追求了。

或者用矮轴机械键盘,体积也不算太大,一般的包包里都能装得下,在床上使用也不算占地方。价格如果不是买那几个大牌子的话,可能也还行,一百多块钱吧。

手机我手头有一个旧手机,当然,现在在用的手机也应该淘汰了。反正这些用来打字,纯打字应该是肯定不至于卡的。所以可以做到专机专用,我也不指望它做了什么更复杂的事情。至于写完的文字怎么传输出来,完全可以使用 Syncthing 之类的软件同步到其他设备上。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把这两件玩意儿弄成一体的。然后我想到了磁吸手机支架,这个好啊,你想贴在手机后面,它可以任意的旋转角度,横屏竖屏都没问题。而且可以轻松的摘下来。手机后面只要粘一个引磁环就行了。这个方式简直完美。

那么怎么把这个支架和键盘连接到一起呢?然后我就找到了双磁环的手机支架,大概可以理解为连在一起的三个圈儿,但是两头的圈都是磁环。这就可以把手机和键盘连在一起,而且可以任意调整手机的角度和横竖屏。想要携带,还能折叠在一起,或者干脆把这三样东西拆开。而连在一起的时候,可以轻松的从一个地方端到另一个地方。只不过正常尺寸的键盘实在不适合用大拇指打字,就没有办法端着用。当然,非要一个手捧着一个手打字也不是不行。

虽然确实有那么点儿不伦不类,但基本上把前面所说的要求都给达成了。

不过,一切都处在理论阶段,我就想想,最近钱包太瘪,不太好实践(主要是弄好了,大概也就是用来写这样的帖子|・ω・`))

总之呢,算算成本吧。键盘按照 150 元结算,应该能搞到一把还算说得过去的蓝牙键盘了。支架儿的话,算 30 元吧,主要是好的灵活性更高一点儿,可能各个转轴的阻尼也更好。手机,大概谁手头都有一两个可以用的旧手机,感觉可以不算成本。当然,买一个能够打字的旧手机的话,应该一两百块?但为了这个需求去买旧手机好像不太值当的,还不如直接用自己的主力手机。

如果觉得不够好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备,搞一个3D打印的外壳儿,给它们包装一下。

残念

然而啊,这些便携的打字设备,有一个算一个,只要使用的是正常尺寸键盘,我大概也只有趴着的时候用的能舒服点儿。因为其他姿势下我这眼神儿可能看不清楚屏幕上的字。(:з」∠)

在爱发电支持可爱的小老鼠

_20251011092146.png

image.png

你是不是在找这玩意「蓝牙掌上键盘」只有巴掌大的键盘,一般是给电视盒子用的。

一般三种样子

  • 一面全是键盘,一面是触控板。
  • 键盘和触控板全在同一个面。
  • 只有键盘

拇指键盘感觉不好用,打字还是要全键盘模式的。

可能折叠键盘看看?

这种键盘只能说能用,高强度打字还是需要尺寸接近正常键盘的设备

图1,这种键盘完全没有手感,用来答复文字输入是非常难受的。

图2,好用,但是和手机之间相对固定是个问题。以前黑莓手机屏幕小(相对于现在的手机),所以整个操作手感都是合理的。但用现在的手机做屏幕会非常头重脚轻。

键盘这个事情,当年黑莓几乎是做到了极致。但是,拥有大量输入需求的人终究是少数,少数人决定不了移动设备的发展走向。

Plaud Note Pro – PLAUD.AI HK

语音输入

嗯我也为了这个事情纠结过很久
最后还是手机or平板+蓝牙键盘先凑合着

录入、编辑过程分离:语音录入,端坐pc前做校对和编辑。前者用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搞定,后者还是得全神贯注认真一点。这中间只是需要一个跨平台的文本共享软件罢了,方案随便选,毕竟只是文本。

现在需求没有过去那么迫切,也是因为语音输入法实在太好用了。如果是写一个简单的帖子,就比如这篇帖子,甚至写小说,用语音输入基本就都解决掉了。在手机上做校对,虽然不是很舒服,但也算是能用,毕竟只是修改个别字词。

但还是有一些场景,语音输入是没有办法应对的。比如对某些标点符号或者字母大小写需要进行严格标注区分的情况。再进一步就是写代码,比如最近我发现的那个很强大的 APP ——HTTP Request Shortcuts,这家伙能跑 JS,可把我开心坏了。但是在手机上修改代码,真不是一般的坐牢,我以为我辛辛苦苦的搞得挺复杂,等在电脑上一看,才几行代码。(ꐦÒ‸Ó)

确实,现在这个组合基本上就算是合理了。但我内心有一些奇怪的纠结点:

  • 一体性,理想状态下,我希望双手端着,能够边走边输入的。当然,这确实比较难达成
  • 重量分布,头重脚轻,真是个麻烦事儿
  • 占地面积,趴在床上,面前的面积很小,如果再给设备弄一个支架,就非常的捉襟见肘(当然,这是基于我个人状况产生的问题)
  • 屏幕角度,最好可以无级调解

但是使用手机或者平板,这里面的一些问题几近于无解。所以我也非常赞同——只是先凑合着

了解过这种 AI 语音输入硬件, Plaude 和 TicNote 长得几乎一样

两个的区别

  • Plaude 感觉更国际,可能 AI 更强
  • TicNote 就比较本土化,用的应该是国产AI,不过,总结功能调校得不错

槽点是: 有时长限制,必须买会员

  • 1200 元版: 送三年会员,每天能录 40 分钟
  • 999 元版: 每天只能用 10 分钟

要是不限时还行,但这个 AI 会员费是真的高

刚看到这个产品时候被种草了,思考了很久。

这类AI工具有一个诱人之处,就是你输入的任何内容,它都会存入数据库,使得你可以随时与AI就这些内容进行对话。更重要的是,AI总结时能将相关内容关联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特性,充分把 AI 和个人数据结合起来,也是使用独立 AI 大模型对话无法提供的便利。

然而,问题也正在于此。这意味着为了发挥其最大价值,你必须将所有内容都输入到这个工具中,即「All in one」。但实际上,这很难做到。你以前记录在其他工具中的内容,或一些不方便导入的内容,就无法纳入。

此外,我们有一部分内容来源于阅读、网页摘抄或观看视频,这些是不方便录入的。尽管有网页版应用可以通过复制粘贴导入,但整个过程略微繁琐。

因此如果抱有这种「万物归一」的期望,实操的时候恐怕仍会遇到阻碍。

如果是边走边打的话,因为有掏出&收纳&携带装备的时间成本,所以可能最方便的还是手机本体打字,或者语音输入。毕竟大拇指打字,不管敲屏幕还是敲物理键盘,效率不会差很多。

如果是有一定空间的(例如膝盖上或者小桌板),键盘会舒服些,效率取决于键盘的布局和手感。太小的键盘效率其实也很差。

头重脚轻么,想要头不重,只能脚更沉。

要么看一下罗技的K580?(我没用过)

那我用语音输入法把内容输入进obsidian,甚至不做校对,反正AI能够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然后用AI插件进行问答,岂不是类似的效果?

是的,但手机打字的体验并不怎么好,还是有实体键盘更适合盲打。而且最好实体键盘的尺寸再稍微大一点儿。

以及在现在触屏手机上显示键盘以后遮挡半个屏幕其实还挺不爽的,尤其中间有一些其他操作,反复切换键盘的时候。

然后我就想到用悬浮键盘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刚刚做了切换。

然后,即便是全尺寸键盘,其实也可以随行输入的,只不过需要一个支架,挂在两个肩膀上。虽然怪怪的,但也能用。而且对于我这种没有办法坐下的状况,既能够站着输入,又能够溜达着运动,好像还不错。

我买过一个K480,你去看一下,会发现更适合于我们所描述的场景。但实际使用体验真没有想的那么好。屏幕角度固定,而且屏幕越厚就越垂直,我手机一般都是带着手机壳的,那个角度就很难受。而且键盘偏硬,如果放在桌面上输入的话也没什么,但如果放在腿上等不平稳的位置,这个阻力就不怎么好了。然后体积还是大了点儿,可能一半儿的体积会更好。

这种AI工具的优势在于:

一、 效率。硬件设备的一键式操作(按一下开关即可说话),省去了软件语音输入打开界面的步骤。虽然可能仅有几秒钟的差距,但这种即时性对于捕捉转瞬即逝的想法至关重要。效率工具的本质就是极致地缩短操作步骤。让我想到老罗锤子手机的「闪念胶囊」,它应该是首次开创了这种实体按键一步开启输入的交互,理念完全正确,可惜倒闭了,这种优秀的交互操作未能延续下来。令人不解的是小米手机的笔记功能尝试在APP层面模仿它,但是没意识到这个实体按键是关键,其产品还是差强人意。

二、 更专业的AI能力与用户体验。其次,AI 总结或对话能力上,Obsidian 的表现,应该难以与经过专门优化的应用媲美。专业应用能更好地处理上下文关联问题,特别是数据库内容庞大时。专人维护、有产品经理持续优化迭代的专业工具,在使用体验和细节优化上会更胜一筹。

它的所有功能都可以通过已有的设备和应用实现,但价值在于功能整合和用户体验上。

可以考虑分体式键盘,放大腿上,像枪套那样,手自然下垂就可以打字了。呵呵

我还是接受不了,三四十块钱就能买一个可以一键录音的录音笔,反正只是录自己的声音,可以放在嘴边儿,所以不需要很高灵敏度的。而且还免费赠送语音转文字的服务。

至于所谓的专业优化……我觉得每家笔记的AI服务都应该会进行类似的优化吧。或者换个角度讲,我对现在 AI 所能做到的效果持怀疑态度

我现在的问题是不方便坐下,倒是躺着能行…(:з」∠)

嗯?这么说来岂不是可以
手机录音→连电脑或者管它什么方式,语音转文字→文字用AI总结
然后把上述流程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