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中有有点意外,毕竟停服很久没消息了。
不过好在人还在,又会有新的产品,支持一波。
啊,看起来第一波 800 元的终身创始会员卖完了,挺好。
意料之中有有点意外,毕竟停服很久没消息了。
不过好在人还在,又会有新的产品,支持一波。
啊,看起来第一波 800 元的终身创始会员卖完了,挺好。
为啥不在原来的基础上持续,转为全付费的,而是新做一套东西,这样成本开销不是更大吗,不能理解,总感觉按照这个团队的情怀模式,阅读室可能也会步前两个项目的后尘
债务问题吧
有什么类似的项目吗,最好可自部署,
唉。。。。
我以前用即刻。
后来用轻芒。
轻芒新版后, 数据流老是有问题, 不得已放弃了。
想不到现在倒闭了。
其实轻芒真的是既美观又好用的app, 可惜了。。。。。
从商业模式上来说, 不做广告, 单纯靠会员肯定支撑不下去。
而且作为独立公司来做这个, 缺乏资金支撑和数据背书, 也不行的。
从某种程度来说, 轻芒还不如当年的即刻有前途, 只是即刻玩脱了。
这个团队做的东西一直都没吸引到我,似乎它们没想过做工具而是在卖情怀。
这是一个手机 App。
依然是一款阅读产品,一个给认真阅读的人读长文章的地方。
看到文章里这两句话不得不笑
话说国内有什么活得比较久的会员制社区 (至少有个网站) 吗?
我刚才看了 阅览室 这个项目。
800元的全会员模式。
我感觉这个项目更悬。
阅览室从上线第一天开始,就会是一个全付费的产品,不设免费档。
轻芒暂停服务后,常常听到用户抱怨,为什么没有其它产品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这里面的因果关系其实很简单,因为很难挣钱。
我们最后还是决定启动这个事情,还是因为我们愿意相信,读者愿意为自己获得的体验付费。收费是我们能想到的摆脱平均数诅咒的唯一方式,既然认真阅读的人总是少数,我们也有信心做出少数人真正喜欢的产品,那么我们也愿意相信,读者会为此付费。
这是有悖于行业常识的,这个领域到处都是免费的产品。但我们还是愿意相信。
付费也有更多的好处。当「付费」成为一个默认值以后,我们也希望在阅览室中,读者能更多地直接向创作者付费,这样子更多创作者也能在阅览室中挣到钱,创作更多好的内容。收费的模式也能避免一些不是真的喜欢阅读的人破坏阅览室的氛围。
从这个项目的构建来看, 定位付费阅读, 就好像是游乐场, 既要门票, 具体项目还要单独收费(直接向创作者付费).
另外通过付费提高讨论的门槛,筛选目标用户。
但是我觉得不靠谱的主要原因就是: 在这个软件项目之前, 已经有了一个非常著名的产品: Kindle。
Kindle就是典型的门槛付费(硬件不到800元),购买电子书,既有免费的, 也有收费的, 还可以自己传输。
而真正的图书馆或者阅览室, 他们的连押金也没这么高。当然了,这些定位本身就是公益事业。
很多年前, 我因为工作关系, 接触过一个开办私营图书馆的。
押金若干元, 借阅收费。
跟这个app项目很像。
不过那个老板因为亏损后来办不下去了。当然了,那个老板其他项目很挣钱,还是贴补了几年。
如果是数字化,就很类似 kindle 的包月模式。
但很显然, 很多 kindle 还是都沦落为吃灰了。 但他们好歹有个实体硬件。
其实我觉得啊,是阅读这件事情本身,被太多东西取代了。看抖音不香么
其实很多人对阅读本身的需求还是有的。
只是阅读室这个团队, 从字里行间看到的都是 “一厢情愿”。
以为阅读是刚需,所以付费就有可能。
但阅读室只是个场馆, 内容本身才是动力源, 没有背靠大资本,也没有内容平台,既吸引不来原创作者, 也吸引不来付费用户。
即使是中国国家图书馆都不敢这么搞。就是腾讯这么干了,能不能成都不好说。
一群理想主义者啊…
如果它的功能只是「閱讀長文」的話,做個網站就好了,沒有必要做app,因為做app要焼錢的,他有那麼多錢焼嗎?並沒有。
很理解他们,当满怀期待的项目死掉了,希望变成绝望了,大部分人很难和之前的心情和生活完全切割,重头开始是一种巨大的未知恐惧,所以绝大部分人会先在废墟上兜兜转转,希望能找到些许火星。但是现实是,可能情况会更糟。
看完了,文章写得挺好,但还是不太明白这个项目到底是干嘛的。说是阅读,读的内容是什么?
看了下豆瓣阅读年费 388,看起来他们定价倒是正好相当(800 是两年多的年费)
等产品吧,毕竟创始会员已卖完
话说即刻到底是因为啥凉的,当年可喜欢即刻了,感觉现在没有可以替代的产品。
即刻当年外号叫做黄即.
而且当时即刻被关停不到一周,即刻上线了测试版替代软件jellow.
你说这得有多作死的心,才会这么不知死?
更多的是阅读能力在退化。阅读障碍这种事情,以前就没听说过。倒是欧美很多。我怀疑是不是从小看电视这种动画类的东西太多了,大脑过早适应了动的东西,看文字也没完没了的在动。毕竟,自然界和图书,和电视那种不停闪烁移动的状态差异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