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g
September 27, 2022, 1:27pm
1
你如果說自製一套「中文輸入法」,我還覺的可行。但是自製一套「中文語言」…
4 Likes
目标看起来跟逻辑语(Lojban)差不多,不过感觉楼主还是先入门一下语言学比较好。
3 Likes
脑机接口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未来,人机融合不一定是这种形式。
但我觉得我们现在就可以准备起来了,
将我们现有的知识体系录入数据库,这个我是通过表格来实现的,经过转化后可以用于QQ自动回复等场景。
第二个就是构建常用的Api体系,你上面说的火星文无非就是输入文字,以后一键转化成相应的东西。
dog
September 27, 2022, 11:44pm
6
好玩,我研究研究。
不过我想搞的是 象形化文字,不是字母化文字。
字母化文字的信息量比较差,做不到高通量。
还有个原因是我认为脑机接口读取“形”是要比读取音很多的。
以现阶段的技术来看,脑机接口还只能读取一些关于运动的意向,比如关节的运动、视线转移之类的,而且只能只能实现由大脑向机器传递信号。由机器向大脑传输信号的研究就我了解不太多(至少没见过他们招志愿者),有听说过通过给舌头施加电信号模拟视觉的,大概是让盲人能不撞到篮球架之类障碍物但无法描述障碍物的具体形状的级别。
另一个问题是,图像的语义信息非常稀疏并且具有很高的冗余性,而文本更加抽象、具有高度的结构性和更大的信息密度,这也大概是目前AI领域中CV和NLP之间存在巨大gap的一个原因。
我个人的感觉是如果未来脑机接口能同时实现信息的上下行传输,有机会的话还是优先满足纯文本的传输会更加合适一些,毕竟如果只有1Mbps的速度的话,文本传输是完全足够的,但传输连续的图像信号效率太低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并不了解神经信号的格式,或许某些意向、或者你说的“形”(我理解为某种抽象的非图像的某种东西)会更容易编码传输呢。
而且从现在的技术来看可能还需要人脑对脑际接口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沿着这个发展下去说不定真的会只有少量适格者能够实现高效的脑机接口连接,然后被选中的少年会被突然多年未见的父亲叫回老家开联合收割机……
我觉得人机接口太遥远了,就是有也没啥大的意义。
就算我们眼睛是摄像头、耳朵是麦克风、这些数据都能传给你,你能干什么呢?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获得的数据都是无用的,真正有用的,是我们识别后的一些简单的数据,比如识别面前的人是谁、穿什么。
但不自建个人数据库的话,没有任何意义,我应该知道他是哪个省的、手机号、家廷情况等情况。
lilyhcn1:
我觉得人机接口太遥远了,就是有也没啥大的意义。
没多远,之前在楼下,现在在几公里外。
那边招志愿者每小时150R,要抹导电膏和洗头挺麻烦的。
别这么说,我的眼睛(虽然有点近视和散光)分辨率比大部分摄像头高多了,而且有各种主动调节功能,耳朵也是。
这些工业产品目前除了更换容易和有统一接口外比我原装的性能差太多了,不过如果更给我做点改装能直接接收广播之类的确实很酷……
有用的,目前有个还算热门的方向叫自监督学习,上一个比较火的一个范式是根据事物在经过一些变换后与自身的相似性对特征进行建模,可以参考论文A Simple Framework for Contrastive Learning of Visual Representations。某种简单的理解就是,哪怕你之前从来没听说过斑马,在看过大量斑马的照片后你大概也知道这个动物是啥,知道它长得像马但并不是马,也知道它不是猫狗椅子或者卫生纸……
建数据库可能有意义,但“知道他是哪个省的、手机号、家廷情况等情况”…… 朋友,你这事违法吗?
这些都是大数据的学习的东西,学习后就很有用。
自己建数据库,方便自己查询,刚才说的省、家庭情况都是自己建的。我们碰到的东西都要记下来,形成自己的记忆,记忆数据化后,其实就是一个数据库了。
记忆数据库有很多种用法,网页查询、自动回复等等,这些都是自己的数据,把记忆的内容保存到电脑上,大家就可以记住很多东西了。
只要数据随时可取,记脑子里与记电脑上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