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笔记】给笔记以生命,我的工作流

很久未曾更新,因为笔记的日常就是平凡的去做,去做,去做,偶尔思考,略有所得,却难以成篇。

人越来越踏实了,只想踏实地做笔记,做自己的笔记,做属于自己的笔记。就,挺美好的。

我以为,笔记分为三个过程:输入、处理、呈现。很好理解,但很难做到。

  • 输入当然都做到了,无论是剪藏,复制,还是自己书写……
  • 处理却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吃灰。但不处理的笔记就是一盘散沙
  • 呈现则是让处理后的笔记有条理地,清晰地,重点明确地展现出来,让自己回顾,并以此为基础思考,进一步向前。

显然,其中有一些东西要消耗大量的精力,但得出的结果却是难以展现的。所以,你很少会看到这方面的讨论,或者是非常枯燥的理论讲解。一种悖论,或者叫什么马太效应?!反正越是容易达成的,越是更多人讨论;越是难以做到,需要被重视,被认真对待的,越是被人回避。

曾经,看到有人讲:“我便是把我会的知识全公布出来,你们也学不会……”以为其狂傲,现在则愈发认同。知识就在那里,然而真正的重点和内核,总是需要自己参悟的,也必然需要自己参悟。否则终究都是别人的。

跑题了吧,只是感慨。

那么这三个阶段如何联系在一起呢?我以为,是工作流。当然,叫什么都可以,总之是一种数据流转的脉络(诶,这么讲就有点子玄奥的赶脚了……

简单讲,也别讲了,打比方吧。发现一篇内容很好,剪藏进了笔记,这是输入。但这是是一个开始,然后呢,有时间的时候我要对这篇内容进行整理,去掉剪藏时带进来的无关内容,整理细节,然后转存入对应的分类。一般到这里就算结束了,然而这样信息还是在吃灰。我会思考,沉淀一下,然后把它再翻出来,提炼,或者升华,或者按自己的想法延伸。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的理解写出来,这才是我的笔记。于是,得到了一条关于网络摘抄的工作流:

摘抄 ——> 整理 ——> 沉淀 ——> 重述

后面的步骤可能多次循环。

然后一些诸如此类的工作流交织于笔记之中,虽然不是实际存在,但时刻影响着笔记,促进笔记中的数据流动,让笔记变得有活力。

丝丝缕缕,积攒多了就又有下一个问题——乱。于是就要梳理,整合。现在我要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逐条梳理自己的工作流,并记录下来供自己参考。

后续内容请到我的博客查看( 给笔记以生命,我的工作流 - Zji )吧,倒不是卖关子,是论坛没法渲染 mermaid 的流程图。

以及,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我喝杯咖啡可好? 老鼠爱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