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eraFileCopy - 开发者一定是个天才,不用网络,用空气传输文件[Android]

原始链接在: CameraFileCopy - 开发者一定是个天才,不用网络,用空气传输文件[Android] - 小众软件

CameraFileCopy 是一款不需要网络的文件传输工具,它通过动态的彩色图标矩阵条形码和手机摄像头来传输文件,速度可达 106KB/s,真空气传输文件。@Appinn


感谢 @多拉AMiao 的推荐:开发者一定是个天才,内网文件可以转换成动态二维码传输。

实际上通过二维码传输文件并不新鲜,2018年的事情,青小蛙就见过这个项目:

只不过,TXQR 停留在了7年前,当时青小蛙还觉得过不了多久就会出现有趣的应用,结果没有激起任何水花,也没人用,也没人知道 😭

CameraFileCopy

CameraFileCopy 在 GitHub 开源,有两个部分组成:

  1. 一个 1.8MB 的可离线单网页文件显示二维码
  2. 安卓手机应用

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在浏览器中打开网页,加载需要传输的文件,然后使用手机应用扫码,就可以了。

视频

看不到视频的同学可以直达B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K6mY1EBs/

另外,我觉得以目前的视频压缩程度来说,别试了,扫不出来的…

以及,YouTube 最高画质似乎可以:

使用场景

青小蛙也找不到使用场景啊,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可以将文件嵌入视频中了,然后在视频平台分享?

你还能想到其它用途吗?

#竟然还可以这样,但 #完全没必要用

获取

  • 扫码关注小众软件微信公众号,回复 2513 获取下载地址:

原文:https://www.appinn.com/camerafilecopy/

关注我们

这个说法我认为有点不妥,如果说是用空气传输文件,容易让人以为是以空气为介质传输信号。但本项目的本质是用图像,说白了,是光传输信号,而光的传播又不以空气为介质。

如果说要用空气传输文件,那么其实应该是通过声音,毕竟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是通过空气中分子的振动进行的。

5 Likes

这么认真的吗:joy:

不是认不认真,该严谨的东西还是要严谨。

1 Like

用来从air gap的机器导出数据吧(虽然为什么air gap的机器能够用这个软件就不知道了)

话说之前看到一则新闻,有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计算机病毒,可以控制被感染计算机风扇的运转频率,并用它来传递信息,从而实现不借助互联网来窃取数据。这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借助空气传输数据 :doge:

1 Like

类似的应用 https://qrss.netlify.app/

1 Like

嗯,应该叫真空传输文件

有些地方内外网严格隔离的,应该有用。

以前设想过这种场景,就是一台电脑不使用任何数据接口(网络、USB等等),如何比较高效的传输文件。想到的方法有两种:打印然后扫描、屏幕+摄像头。

不过再具体一点的话,到底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么极限的应用场景呢。也许是这台电脑太旧了,没有任何兼容的数据接口,又或者是这台电脑对于输出数据有严格的管控。前者的话涉及一个问题,启动这个流程本身也需要一个程序,如何把这个程序导进电脑里呢?后者就不细说了(

其实最好的说法是 “隔空”。不过,用 WiFi、蓝牙也都是隔空传送……

之前好像是在 b 站看到过这种情况:修复并读取上世纪生产的苹果电脑上的数据。那个视频用的方法就是通过一定编码将数据转换成文本,打印出来,再用 OCR 录入现代计算机,最后解码。

你能把软件安装上, 那, 他就不叫"严格" :ok_hand:

如果是最日常的手机拍屏幕场景来说,确实是有一种空气传数据的感觉。

青蛙的这个说法虽然不严谨,但是也不违背直觉,是一种有“魔法”色彩的说法。

光不依赖介质传播,但是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光信号都是在空气中传播的。

“隔空”并不合适,因为手机摄像头需要接收到光信号,在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就是光沿直线传播,隔空这种说法,可能会有非透明的障碍物,阻挡光信号。

在地球上,光就是要走空的,青小蛙的title我看是可以的。

其实我是这样想的:“用空气传输” 这种说法,会给人一种空气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的感觉。但这个技术利用的还是光信号,空气并未在其中发挥作用(至少是没有发挥关键作用)。

个人理解是,“隔空” 是隔着空间的意思,那么只要这种技术是能隔着空间、两台设备之间不通过线缆直接相连,那么就可以认为是隔空传输。而且,隔空传送的意思是 “可以隔着空间传送”,而非 “隔着空间一定能传送”,因此是否有透明障碍物、是否有干扰因素,与该技术是否为 “隔空传输” 似乎没有逻辑上的关联。

只是从无线电波段到了可见光波段而已,简单小文件的传输应该没问题,可靠性和传输速率受限。

近场通信其实也可以直接靠NFC、蓝牙之类的传输,不过相机更加fancy一些。

我就标题党了一回啊,啊不,好多回了。

1 Like

经过窝手机对手机传输实际操作,结论:
这玩意根本没用或可能99.99999%会失败,

最起码的第一关完全不联网都过不了,还有浏览器兼容性问题,就算是联网操作也没用,反正窝怎么都失败了,

你们说成功的,大概只有电脑生成手机扫描吧?不支持手机之间

这个网站生成的二维码要用什么扫啊,浏览器一扫就闪退了,根本没办法传文件啊

这个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认知的问题。此类类似的方法其实早已经被广泛应用,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
首先要明白,信息是什么。可能有人说是消息的一种,可能是一种可传递,可表达的内容。那么最原始和最初的方式是什么?是别人向你叙述,你能够记下,然后可以转述等等行为。那么简单说,由于需要远距离传送的需要,于是我们又有了介质。其实理论上说所有的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包括网络,电话,等等其实都是一种传输与转述介质。所谓的转述,其实就是对信息的描述,整理与表达的过程,和编码与解码其实都是异曲同工的办法。而无论是一般的信息或者文件,其实传输的过程也是一个描述的过程。
所以此类的信息传导与旗语之类的方式相近,与无线电传输之类的也是类似的。包括我们小时候使用收音机听到的摩尔斯码,也包括现在仍在使用的气象卫星的云图以及船舶通讯。用收音机之类的接收机,收到的只是不同的声音或者编码,但是都可以通过手机上专用的app解码后形成完整的图像。

另外哈!经过测试文件传输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大点儿的文件(MB以上?),建议配个支架! 开始传输后,在扫码的上方会显示一个进度条(黑色背景白条进度),然后保持不动,等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