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理智一点的中文论坛或者平台

感觉知乎的新帖子越来越水了。

希望有客观的陈述,输出情绪也无所谓,但别搞扣帽子。

最好内容杂一点,类似于14年左右的知乎。

自己建个群!

说真的,公共空间讨论理智与否取决于用户群,一旦用户群大了,就是真实世界的平均水平。

所以,我们要对平均水平做到心里有数,才能…你懂的。

12 Likes

:crazy_face:知乎现在已经是故事会了,全都是编故事的。

1 Like

MOSS:“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望”
只要用户群体数量够大,群内平均理智水平就会被拉到接近真实世界的平均水平。

所以唯一能符合你要求的办法就是:自己当群主/论坛主,利用权利,来筛选和自己理智水平一致的人进来。实现和真实世界隔离的诉求。

当然副作用就是容易引起作茧自缚,固步自封,信息茧房等问题。

也许题主想表达的是,想找一个大家可以热烈的自由的广泛的讨论但尽可能减少个人情绪化输出的地方?

2 Likes

有句古话说的好:
「人类只有在搞黄色的时候才能团结一致。」

22 Likes

想要别人理智,那么需要说不激发别人情绪话。如果把前面的这句话扩大到所有人的角度,难度无限大。。。

嗯,但黄色论坛如果用户粘性高到用户贤者模式时也会来,那就也不好使了。

1 Like

只要不讨论敏感话题,V2ex的回帖质量很高,日常搜索我都会优先看一下。
其实像小众软件这类论坛一般都比较理智,人越少,质量越高。只要用户量提升,不可避免地论坛质量就变得越来越差。

从“刚下飞机”开始,差不多已经开始编纂了。

人类保存理智是比较难的,特别是如果你处于一个明显上行或者下行的状态里。
大概两年前,在即刻上,有个人吐槽,说招到的文案写文案总是不能简单明了,写的繁杂,还比不自己做程序出身的。
背景是这个大概是几个工作室的老板,有几个app好像做的还可以,在即刻上有点追捧者。
我就闲的,嘲讽了一下,我说:打工的最重要的就是避嫌,写的复杂是为了以后产品有问题别让人把锅甩到自己身上,你是老板当然可以随意,你是怎么幻觉出来自己写文水平比一般吃专业饭多年的打工人还好的。
然后这哥们就应激了,大概是老板都听不得忤逆,但是社交平台也没人惯着他,都是给我点赞的。
线下大家或许还能搂着点,网上真是释放压力,各评论区互骂简直常态,可能只有在颜色论坛才都很有礼貌。

不是老早就叫“逼乎”了吗 :joy:

别人不知道,我的话等进入贤者模式后就直接关网站了哈哈哈哈哈

人越少越理智

https://meta.appinn.net

11 Likes

比较困难,因为人们一旦聚在一起发表意见,要么高强度互喷要么一边倒(沉默螺旋+群体极化)

所以如果想做到理智讨论,首先就得控制人数,其次需要控制发言,例如每个人不预先公布立场(公开发表的观点很难改变,会陷入证实偏差),避免情绪化描述,要求有可靠信源的客观数据支撑观点,鼓励他人进行非人身攻击的批评(避免人众无知),等等……

而且,最重要的前提是参与讨论的用户需要足够理智客观,但这还需要建立在收集有充足的信息的前提上,不然带有偏向性的信息只会导向歧路……

综上所述,"理智"讨论本身就是一种奢望,但其本身的含义也更多是一种抽象概念(模糊的关键词定义,很多问题也是因此越讨论越发散),上下限差别极大,到底是考虑问题细致全面客观?或者只是得出的答案不要夹杂情绪与立场?可能给个具体的案例大家会更容易理解

4 Likes

楼上总结得挺好。


让群体人数少,确实能更“理智”[1],但也会有问题产生。比如论坛、小群聊[2],成员过于固定的结果,简单说就是所谓“信息茧房”?出现排外或者期待新人两种情况。

我觉得良好的讨论不一定非要理智客观,人能做到多么理智、多么客观?我不知道,在我眼里,标榜自己观点很“客观”,就像是“神器”、“黑科技”、“YYDS”、“真的”[3]之类的宣传口号[4]

想起前一阵子发现的一本书,可以说,如果尽可能多的人能在这个红圈之内说话,就足够“理智”了吧。网上的反驳有多少是在这个红圈里的?而且,一旦你“理智”了,就会收到“认真你就输了”的评论,被扣上“上纲上线”的帽子……


图片来自《反驳的艺术》

而且貌似网络从一开始出现[5],各种非理智的现象就出现了,线上社区分析(Social Media Analytics)是一个职业。


meme
欢迎来到广阔的互联网世界_哔哩哔哩_bilibili
如何回复网络上的恶言 (90年代教程)_哔哩哔哩_bilibili


  1. 如楼上所说,“理智”这个概念本身很抽象,我想不明白这个词,可能是极端化、情绪化?而且楼主说的是知乎越来越“水”,看起来和理智没那么相关? ↩︎

  2. 我有过两次管理群聊的经历,很费心。 ↩︎

  3. 这些已经“形容词膨胀”的词语多用于描述工具和软件。因为是软件论坛,所以适合用这些词语来类比。 ↩︎

  4. 至少不应该自己说自己很客观。 ↩︎

  5. 从美国计算机领域诞生。 ↩︎

3 Likes
  • 确定中心论点并反驳:只要输出过程中有“人”,这个因素存在,就一定有“人”的主观因素在里边。所以我认为没有绝对的理性存在(或者只有神一样的圣人可以达到),除非这个体系没人参与,就像薛定谔的猫如果没人观测,那他就是绝对客观的,但是只要人去观察那就代入了主观因素了。大家口中的“理智一点”,其实是在追求所能达到的最小化(或者尽可能小)的主观,而不是绝对的理智。

  • 就一句话反驳:不理智客观的讨论大都是低质量导论,而不是良好的讨论,所以你说的不对。

  • 有论据反驳:理智与客观并非绝对标准,良好的讨论可以在情感与理性之间找到平衡,且小群体的深度讨论能够激发更有价值的见解,而非仅仅是信息茧房的产物。

  • 无论据反驳:你说是啥啊,你说的不对。

  • 辱骂或威胁:这个就不举例子了吧,网上很多的。

  • 肢体冲突:来信砍

3 Likes

经常有那种回复,前面写了一大段,后面来一句前面写的内容只有前三个字是真的 :sweat_smile:

同意前面所有回答。

L站